文档介绍:死因监测报告制度篇一:死因监测报告七项制度死因监测报告七项制度 (社区)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县疾控中心应轮流参加各医疗机构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各医院应定期借院周会等形式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提高《死亡证》的填报质量。 ,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医院综合考核内容。明确相关科室职责,由专人负责全院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核查、盖章及编码工作,并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社区)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社区)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县疾控中心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复查,住院死亡以医院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要进行入户调查。 :定期与当地派出所核对死亡资料,侧重于死亡数量以及意外死亡信息的核对。殡葬信息核对:定期与当地殡葬管理部门核对死亡资料,侧重于死亡数量以及在家死亡信息的核对。孕产妇保健资料核对:定期与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计生部门核对新生儿死亡和孕产妇资料。社区(村)死亡信息收集:定期向居委会(村委会)了解死亡情况,重点了解在家死亡情况以及外地死亡情况。 (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制度。县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村医、社区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出生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根本死因的确定。医疗机构每年对院内相关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关于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课程的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将此纳入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 ,并纳入单位考核内容,完善奖惩机制。县疾控中心定期(每年1~2次)对辖区内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单位(医院、村医、社区医生)的死亡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完善奖惩机制。篇二:死因监测相关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二、患者在院内死亡后,须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务部负责审核并加盖公章。三、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并协助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四、公共卫生科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列因链、调查纪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死因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五、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六、将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