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9/6/2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篇一:济南市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按照重心下移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向县(市)区(含济南高新区,下同)放权分权,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基本原则。 。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符合上位法规定要求,不得擅自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前置和要件。 。明确界定市和县(市)区管理权限。市直部门重点加强宏观管理、标准制定、监督考核,县(市)区着力创新审批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凡是省里下放给市里的管理权限,尽量下放到县(市)。市、区均可行使的管理权限,原则上由区行使。管理权限属于市级,但区级行使更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直接下放给区或由市职能部门在区的派出机构行使。 。坚持谁审批谁监管,凡属部门职责范围内监管事项,要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对结果承担责任。 。对下放到县(市)区的行政管理事项和允许继续实施的市级行政管理事项,全部面向社会公布。凡是未向社会公开的事项,一律不准施行。 。妥善处理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与把握重点、先行先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分期分批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和取消、调整市级审批事项。二、推进管理权限下移(一)下放市级管理权限(第一批)。向县(市)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166项(详见附件1)。其中,经济管理类16项,城市管理类55项,社会管理类10项,资源管理类85项。按照区域性、分类别、整体下放的要求,对具备下放条件的县(市)区,先放先试,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逐步推进。在第一批放权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外地简政放权先进经验,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法制办等部门继续提出下放权限意见,制订放权目录、确认放权方式、调整权力依据、编印权限下放工作指导手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二)完善事权下放配套政策。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接放权事项,按照授权、委托、归还、转内部流程等方式,逐项对接办理放权事项的交接手续。其中,以转内部流程方式下放的事项,自接收部门受理之日起计算该事项的办理时限,不得以下放或流程调整为理由延长办理时间。个别县(市)区暂时不能承接的事项,市有关部门应继续受理,并明确放权时间表。市法制办梳理权力转移行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依据。逐步调整市对各县(市)区的财政管理机制,规范完善两级政府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县(市)区政府和区职能部门作为权力承接的责任主体,要尽快编制承接方案,建立健全审批和执法的标准、规范、流程、执法文书和内部监督制度。(三)建立事权下放配套联动机制。涉及同一建设主体的审批事项,在县(市)区立项的,其各项建设手续应在同一层级内办理,市直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对县(市)区对口部门的协调指导。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审批管理机构职能,参照市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及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运行流程和规章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切实履行各个环节的审批职能。同时,建立审批反馈制度,各县(市)区要定期将审批情况报送市直相关部门。(四)加强监督检查。随着市级管理权限下移,市有关部门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制定工作标准、目标规划,加强对县(市)区的工作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上来,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督促县(市)区落实工作措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三、梳理、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一)取消、调整市级审批事项(第一批)。共428项,其中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43项,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要件294项,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前置许可条件40项,停止实施和调整行政责任管理事项51项。(详见附件2、附件3) 第一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之后,我市允许继续实施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为173项(详见附件4)。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规定,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市法制办牵头各部门,继续对行政审批事项及所涉及的审批要件、前置许可条件和责任管理事项进行梳理、清理。总的要求是,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以及可以采取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凡是违反法律法规设定的前置性许可和许可条件一律取消。对后续清理、取消、调整的结果,分类编制形成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