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粮食储备制度改革.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粮食储备制度改革.docx

上传人:rdwiirh 2019/6/22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粮食储备制度改革.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篇一:我国粮食储备的法律保障研究上传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现状与完善摘要:粮食储备能够平衡粮食供求,稳定市场价格,是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粮食储备制度所存在着粮食储备规模不合理、目标定位不明确、决策程序过于复杂、管理体制不健全及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粮食储备制度储备规模管理体制政策建议 Abstract ,it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China',analyzingtheproblemsofthesystem,forexample,thesizeofreservesisueasonable,targetingisnotclear,the decision-makingprocessistooxxplicated,,:Grainreservesystem;Reservesize;Managementsystem;Suggestions 一、粮食储备的概念对于粮食储备的概念,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解释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即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上一年度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也叫做结转储备或者是缓冲储备。从本质上讲,粮食储备就是粮食的最低库存。其基本作用就是在年度内和年度间保证粮食的均衡,稳定供给、缓和价格波动。粮食储备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周转储备和战略储备。周转储备是指为了克服粮食季节性、地域性与粮食消费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保证粮食能够从产地、进口地平稳顺利且连续不断地得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后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除了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目的的储备以外的全部储备,通常用于补救因粮食歉收造成的意外供应不足,或者用来缓和粮食价格出现的较大波动。但是,从广义角度来看,粮食储备还应该包括战略储备。它是一个国家为了战略需要而确定的专门以战略为目标的粮食储备。粮食储备对于一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粮食储备能够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关系,保障供求平衡;能够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能够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等突发事件。因此,合理的粮食储备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就一直致力于粮食储备的建设。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采取国家行政手段来管理粮食问题,这在当时环境下,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增长和供应的安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环境的变化,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需要我们更多的借助于法治手段。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时期,为了保证各大城市粮食供应,稳定粮价,195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粮食征购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为了应付救荒救灾和各种意外,国家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此后,国家粮食储备开始形成。 1962年,就国内而言,我国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国际上,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考虑到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开始建立农村集体储备粮和战备储备。1964 年,原粮食部发布了《关于国家储备粮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国家储备粮的动用权属于国务院”。该《规定》对“甲字粮”和“506粮”的管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此,我国开始建立农村集体储备粮和战备储备。 199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高达44624万吨,与1952年相比,增加了倍。为了继续保持农民生产种粮的积极性,国务院颁布《关于建设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颁布,使得我国粮食储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粮食储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该《决定》的颁布也使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县三级储备体系。 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20XX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总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这就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