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doc

格式:doc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doc

上传人:pk5235 2015/1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1
、课题设置的预期目标 1
、课题提出的科学问题 2
、完成情况 2
二、研究水平与创新性 3
三、实施效果 6
四、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 7
人才培养 7
合作与交流 10
资料共享 13
五、经费使用情况 14
六、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表一 973计划项目投入统计表 15
表二 973计划项目产出统计表(1) 16
表三 973计划项目发表论文目录 17
表三续 973计划项目已录用论文目录 31
表四 973计划项目特邀报告目录 34
附件一论文收录检索证明报告 37
七、课题组长和承担单位意见 4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G19990436)
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G1999043606)
课题结题验收总结报告摘要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加上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很大,给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造成困难。虽然前人在黄河流域已做过大量的有关地下水资源勘探、调查和研究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自然和人为作用的不断增强,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以及形成条件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越来越高,流域的信息资料在不断更新,技术科学在不断进步。显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
据此,科技部于1999年设立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项目的第6课题“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是该项目中唯一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的课题,即本研究课题。
、课题设置的预期目标
揭示不断演变的环境条件下黄河流域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变化规律;
确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环转化关系;
计算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采潜力;
提出变异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和恢复途径。
最终达到: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对黄河径流量的贡献情况;提出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允许开采量;指出变异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再生性维持和恢复途径的目标。
、课题提出的科学问题
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
探索黄河基流与地下水可再生能力间的相互关系;
建立黄河流域在天然、人为和变异条件下的地下水演化的仿真模式;
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维持变化和恢复的调蓄控制。
、完成情况

在五年间(2000-2004年)的研究中,共完成的各种实物工作量如下:
在全长5464km的黄河干流上,共布置同位素和水化学水样采集剖面18条。
在剖面上,共采集:
地下水全分析水化学样品:19件;简分析水化学样品:606件,其中河水分析样31 件;另有地下水硝态氮分析样品284件;
同位素分析样品:317件(14C采样55件,雨水样32件,河水样31件);同时完成上述样品的水化学分析和3H、18O、2H、13C、14C的测试。
在黄河干流(取13个水文控制站)及其20条支流(31个支流水文断面)上进行了多年的、逐年长系列(大多数河流资料系列为1950~2000年)的河川基流分割。
野外水文地质现场试验研究点5个(分布在关中、运城和三角洲);室内渗透、淋滤实验50个;水分特征曲线14组,53件;土壤颗粒分析65件;扫描电镜31组。
建立数据库1个。
应用遥感技术估算蒸发量研究试验区1个。
水文地球化学重点研究区2个(天桥泉域和运城盆地)。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实现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仿真共6个地区。
编制1:250万图件6 幅;编制1:600万图件 2 幅。
完成“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研究总报告1份;专题报告5份。
发表论文情况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截止2004年8月底),已发表论文98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SCI收录6篇(含3篇未检索的中国科学E),EI收录8篇,ISTP收录2篇(详见附件)。待发表(已录用)21篇,其中SCI 论文1篇,EI论文1篇,待出版专著6部。
通过课题组五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野外和室内试验数据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维持变化和恢复的调蓄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研究水平与创新性
经过课题组五年的努力,本研究获得了大量丰富的野外和室内的数据,在此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1、对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与改进
进一步查清了流域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根据流域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