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mkjafow 2019/6/2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井冈山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千里迢迢来到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中国革命摇篮,毛主席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今天的井冈山,正值杜鹃花节开幕,虽然天还有点冷,但火红的杜鹃花已经盛开。八百里蜿蜒起伏的山恋,八百里花团锦簇的屏障,毛主席在这里创立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在这里和朱德胜利会师,毛主席在这里点燃星星之火,燃遍祖国的四面八方。秋收起义惨遭失败,5000人的队伍锐减至1000人,出现了枪多人少的局面。毛泽东行军至罗霄山脉中段,听闻袁文才和王佐两大地头蛇的经历,便决定送给他们急需的枪支去拉拢他们。这二人对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异常赞赏,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们,并腾出居住的地方,让他们休养生息。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毛泽东在井冈山站稳了脚。毛泽东第一次上井冈山是1927年,用了一个月。第二次是1965年,当时毛泽东已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坐汽车只用了一天。21世纪的今天,高速公路异常发达,从南昌到井冈山只需要7个多小时。我们回视着井冈山,处处是惊心动魄的战场。那泣鬼神、撼山河的一页,使我们思绪万千,心潮激荡。漫山遍野的井冈翠竹,仿佛是红军战士高高举起的刀枪。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江,怎么忘记高山上的源泉。身在雄伟的井冈山,怎么能忘记毛主席率领着勇士们跨过的万水千山。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但时间仅有几天,8月7日即被迫离开,于是朱德部队遥遥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胜利会师。朱毛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浪漫爱情在八角楼里盛开。导游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说贺子珍是当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双全,甚至连他们之间的偶尔争执也描述得颇有兴味。又和我们说起了像王左,袁文才那样的传奇故事,朱德夫人伍若兰舍身救朱德英勇就义,黄洋界上炮声响的趣事,往韶山途中运铜塑主席像是怎样热恋井冈山这片土地,***给铜像揭幕时为什么突出阳光千里。篇二:井冈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井冈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司令部李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益临近之际,为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培养官兵的爱国主义情操,支队领导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党性教育活动。当踏进井冈山区的那一天,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是一种震撼,不仅仅是从感觉上的,层峦跌幅,郁郁葱葱,更重要是心灵上的颤动,当年我们的党就是在这里经受不断地考验,一点点成长起来,发展壮大。踏进井冈山的那一刻,让我由心底迸发出一种神圣而又自豪的感觉。从小就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但从未亲身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她,了解她。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学****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仅对井冈山根据地在军事上“围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当时,在红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