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辅导员胜任特征概念及相关理论进展,并基于胜任特征模型下的高校辅导员发展与研究作了分析。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进展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进展近年来大量的学者、专家对优秀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尽管大量的成果涉及优秀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但是,由于研究方法和思路不同,到目前为止对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基准性胜任特征研究基准性角度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校辅导员外线特征,如: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辅导员工作是学生的指明灯、引路人,必须具备学生思政工作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处于发展定型阶段。如王利芬(2001>认为,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孙定建(2003>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构成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二>鉴别性胜任特征研究鉴别性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对辅导员内隐特征如人际关系、事业心等进行了研究。在鉴别性胜任特征研究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内隐特征进行了研究,如王国顺、熊英(2002>认为,高校辅导员应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在业务、职业道德、人格、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素质。李响(2000>指出要提高辅导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加强辅导员自身心理教育理论修养,并以有效方式对学生施以心理教育尤为重要。有的学者还对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姚贵库(2005>从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和以身作则的精神,培养全局意识和责任心,树立完善的意识和学习的精神,培养勤勉的精神和创新的观念等五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意识和观念进行了阐述。Parallax和Ham认为组织核心胜任力有三个可辨别的成分:(1>提供进入变化市场的潜能,(2>对终端产品的有意义的贡献,(3>对竞争者来说很难模仿的竞争优势。马风兰(2004>认为,科研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需要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冼星海(2007>指出大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主要由思想政治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对学生突发事件能力等多维度构成。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如Bray等从能力、态度及个性特征等角度出发,总结出二十五项影响大学辅导员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敏感性、创造性、灵活性、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Hay的研究则归结出以下核心能力特征:责任感、影响力、预见性、沟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