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XX 1.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XX 1.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9/6/2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XX 1.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XX 篇一:20XX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20XX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20XX版抗震规范是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建筑震害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吸纳工程抗震领域成熟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旧版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成,20XX年12月01日正式实施。该规范是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要技术法规,是指导防震减灾工作的依据,设计人员应迅速掌握并认真贯彻实施。现就与变电土建设计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内容进行总结,供以后设计参考。一、抗震概念设计和性能化设计①关于“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抗震措施”包括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是指不需计算而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如高厚比、轴压比、长细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箍率、钢筋直径、间距等构造和连接要求等。I类场地及和的III、IV类场地,抗震构造措施需做局部调整(强条、条)。②关于“抗震建筑的规则性”。规范把不规则的建筑分为三个级别予以区别对待:一般的不规则建筑按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建筑需经过专门研究和论证后采取高于规范、规程规定的加强措施,高层建筑应严格按照建设部令第111号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严重不规则建筑应要求建筑师予以修改、调整设计方案(强条,业主、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必须严格执行)。③关于“抗震结构对材料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施工顺序要保证组合构件的整体性,必须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强条,设计时应写进施工总说明);施工时纵向受力钢筋要等强替换,避免替换后总承载力提高过大,造成薄弱部位转移(强条)。④关于“抗震性能化设计”。新规范提出了性能化设计的原则规定和参考指标(节),但由于性能化设计的分析方法还有待完善,性能化设计的分析软件还不成熟,且对于变电站工程而言,目前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性能目标,因此,现阶段仍然采用“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但应及时关注性能化设计的研究进展。二、场地、地基和基础①关于“场地地段划分”。不利地段新增“高含水量的可塑性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对既不属于有利地段也不属于不利地段的地段,明确为“一般地段”;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强条)。②关于“场地类别划分”。将坚硬土和硬岩石分开,新增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岩石类;将中硬土和中软土fak的分界由200kPa改为150kPa;将中软土与软弱土的剪切波速分界由140m/s改为150m/s;新黄土指Q3以来的黄土(条);波速大于800m/s为I0类场地,波速500~800800m/s为I1类场地(强条)。③关于“断裂的抗震评价和局部地形影响评价”。减小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条);在局部突出地形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强条)。④关于“砂土、粉土液化判别和软弱黏性土震陷判别”。新规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考虑液化概率和震级影响,将标准贯入液化判别式改为对数曲线形式(条);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增加软弱黏土的震陷判别方法(条)。三、地震作用和抗震变形验算①关于“反应谱曲线和时称分析”。修改了反应谱形状参数和调整系数(条),解决了长周期段不同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交叉、大阻尼值高于小阻尼值的不合理现象,并且通过地震影响系数值的调整,使不同阻尼比结构的应用均比较合理;增补6度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强条);增加中震设计的相关系数(条);增加I0类场地的特征周期,计算罕遇地震时,特征周期增加(强条);增补6度区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条),并将时称分析时地震波输入的数量规定为不少于七组(条)。②关于“抗震规范和‘安评’地震动参数的使用”。从工程使用和抗震安全角度考虑,一般工程按抗震规范设计;重大工程,小震作用下取二者所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较大者的楼层水平地震力进行抗震验算,大震下的结构变形验算,取规范提供的地震动参数进行。③关于“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参考国外规范并与高钢规保持一致,新规范将多高层钢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由1/300改为1/250(条)。四、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新规定①关于“防震缝”。汶川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下防震缝两侧相邻结构仍发生局部碰撞而损坏,但防震缝宽度过大又会立面处理造成困难,对是否设置防震缝的总体倾向是:可设可不设时,不设缝;当不设缝时,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加强(条)。防震缝计算基数由70mm加大为100mm(条)。②关于“单跨框架”。单跨框架结构,地震时缺少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不利,新规范规定甲、乙类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条,500kv以上变电站的水泵房不能采用单跨框架结构)。③关于“强柱弱梁”。7~9度时,降低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