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宣讲.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宣讲.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9/6/2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宣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宣讲篇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区别讲座新、旧规范区别讲座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 材料混凝土 2注:C60以上为高强混凝土砼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当构件质量(如砼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离心砼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规范取用。温度在0C到100C范围内时,砼线膨胀系数αc可采用1x10/C; 砼泊松比νc可采用;砼剪变模量Gc可按砼弹性模量的倍采用。钢筋'2 应桉300n/mm取用。 522、当采用直径大于40mm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耐久性规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 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离子含量为%,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素混凝土构仕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25kg/m3; 4、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5、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6、当使用非碱性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2、混凝土中的最大***离子含量为%; 3、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m3;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条的规定增加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5、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要求,混凝土抗冻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对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四类和五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性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临时性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2 构造规定伸缩缝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对下列情况,宜对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位于气候于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可对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适当增大: 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混凝土保护层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的规 2、对旧规范,室内正常环境的板、墙、壳均为15mm,梁和柱均为25mm;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板、墙、壳,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为35mm,C25及C30时为25mm,≥C35时为15mm;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梁和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为45mm,C25及C30时为35mm,≥C35时为25mm。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上表中的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上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上表中相应数值减 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篇二:竟聘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