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问题解决方案篇一:浅谈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浅谈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还远不是教育强国。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现状非常不容乐观,人民群众对当前教育不满意的地方很多,问题涉及到各个层面,有些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两年多的高等教育,我的认为我问题与那些在较优越的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相比,在农村等较落后的地方生活的孩子接受的是较基本的教育,根本没有条件发展音乐、体育等兴趣爱好。可以说,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比同龄的城市孩子落后了。以前是寒门出贵子,现在成了寒门难出贵子。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作用不容忽视!这其实也是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所谓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二、教师素质需要提高初中老师普遍存在“偏袒优秀学生”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老师并不重视。例如,同一个问题,尖子生问,老师会认真思考并尽量解答,而差生问时,老师会不屑一顾并告诉他这种问题他不必弄懂(这是我经历的真实的事);还有就是有的老师歧视家境不好的学生,而对家境好的学生特别照顾??这些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三、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应试教育实质未变,应试教育实质未变。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十多年年过去了,素质教育现状仍然堪忧。目前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 由于必须面对中考和高考,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在搞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的束缚,或明或暗在搞应试教育。某些地方的应试教育的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学生的考试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由于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所推崇的让学生个性能力自由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似乎遥遥无期。由此,素质教育很难推行。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确有必要,但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中学毕业生能上大学。如果,大学的招生数量由于高度计划垄断,不能相应扩大,与社会需要相差太大,素质教育将会引起相当数量家长的强烈反对。因为高考不是按照素质教育标准招生的,也无法按照素质教育标准招生。家长有个子女上大学的总是,而党校则有个升学率问题,高考指挥棒必然要导致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在目前的高等体制下,素质教育的风险就是孩子们上不了大学。有的家长说,如果按照素质教育不强调分数,那么,高考时考不上大学,谁来负责。现在每一种工作,招人的条件都强调要是大学毕业,中学毕业找工作已经非常困难。当然,这里也不是说目前的这种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就正确,需要进行改革。关键是要让想上大学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上大学,才能使残酷的应试竞争变成学习的快乐,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群众满意的格局下推行。关键是要扩大招生。而高等教育既要高度计划垄断,难以扩大招生,又想要推行素质教育,这本来就是一个自相矛盾、难以行通、怨声载道,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四、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1)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