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篇一:初中地理中考考点初中地理会考复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一种地理现象,在赤地区北温带极昼极夜::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比例尺、方向、图例(认识常用图例。州界、国界和省界符号的区别) :①定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一个分子为1的分数) ②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上一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个方位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坡陡(坡度大)—等高线密集坡缓(坡度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大洲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③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④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⑤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⑥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1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大洋是:北冰洋。濒临三个大洋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填海造陆)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人:魏格纳(德国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间张裂拉伸时产生了海洋面积扩大和大裂谷(红海“亚非”、东非大裂谷)板块间碰撞挤压时产生了海洋面积缩小和大山脉(地中海“亚非”、喜马拉雅山脉“亚印”) 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汶川地震) 1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风、雨、雷、雨、雪等(天气符号) 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常年、终年、四季、春、夏、秋、(如阴和多云、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区别)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陆地上:北半球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在气温曲线图上:气温曲线越弯曲气温年较差越大,越平直气温年较差越小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注:先求两地的相对高度,计算海拔高出多少个100米,用个数乘以算出温差,再相减世界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方是热带;低于-10℃的地方寒带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非洲;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 。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量 ,最低的是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总数: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近海的平原地区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地形平坦宽阔,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带,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资源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短缺②环境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③社会方面: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犯罪率上升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白种人数量最多 2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2基督教:世界第一大宗教,形成于西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建筑为清真寺佛教:创始于古代印度,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建筑为佛塔和寺庙23不同聚落呈现景观差异的原因:建筑风格的差异 :俄、加、中、美、巴、澳(全部在南半球) 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亚欧)埃及(亚非)美国(大洋、北美)土耳其(亚欧) 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