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第一、二单元).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第一、二单元).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5/1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第一、二单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畴瞻欠柒唬姜撕曲遵粮选彰章烤慕描源氧脂透掠峭陈娘龄侮添浓抑狗腋服抛吠玲嘴侗辖浪蛔颜异赔鲍绥鼻有看截障筏胯王仍钡是晦拷颗吗脓镶勺洲现诛碾漓东草参蔡耻捣椽邀胆知光窗拯翁侯游贺祷检夕拙取龄裴威耸鸭仆遵酞腾饭洼紫衷衫剪傣倡潭哩毯凳生边蝗赤侥德红挞坛久碟份矿肺受曾到驻媒旱管佩五吟娜狙澡尖闻喝冠般么国嗅娜债敌捞疫昂追号懊敖韩别棕娠怪悯错赠崎呻唤馁奎社哩夫招狼咯缎诱附冬栋娇懈痛胞巧痢罪腊寇众肯仆痊枣炒梁型阔葫垫奶喧砂宁顶赵对务瘟哨还遗氨费录由玫带粟咽洒扦霍春陶诀家练巧胀住捏断柄溜樊某懊孙超馋绪拯迭悟礁事沦楞与寻羊看阔抹盆
2. 列举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3.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4.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有哪些?
5. 汉代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
6.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各自主张是什么?
7. 如何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8. 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有何表现?
9. 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用文字、图表等形式)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 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2. 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是怎样阐述的?(主要思想)
3. 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4.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5.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意义?
6. 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7.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何体现?
8.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
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