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9/6/24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2课时。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1、初读课文: 要求: ⑴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⑵给段落标上序号。⑶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⑷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以下几个问题。⑴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⑵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效果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 ①交待“阿长”的来历; 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③她懂得许多规矩; ④讲“长毛”的故事; ⑤给“我”买《山海经》。⑵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⑶点拨提示: 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