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侵权责任法》重要条文解读-梁慧星.docx

格式:docx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侵权责任法》重要条文解读-梁慧星.docx

上传人:q1188830 2015/1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侵权责任法》重要条文解读-梁慧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一般条款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是非常重要的条文。这个条文学者把它称为一般条款或概括性条款。它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哪些权利受本法保护,哪些权利受侵害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即保护客体。
一般条款即关于侵权责任的基础性条文、规定。作为侵权法的一般条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对象、客体;第二,归责事由;第三,责任的形式。
例如日本《民法》第七百零九条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权利者,负因此而产生侵害的赔偿责任。”它首先规定了权利——侵害他人的权利。这里的权利当然是民事权利,进一步解释为民事权利中的绝对性权利。这是保护客体。故意或过失是指归责事由。赔偿责任是侵权责任的形式。在日本法、传统的民法侵权法中,侵权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因此这个条文是日本侵权法的一般条款或者概括性条款。
本条(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这个条款首先包含民事权益,这就是本法的保护对象、客体。凡是侵害民事权益,都可能承担侵权责任。这个民事权益从民法理论上来说,范围较广,因此本条第二款进一步加以限定。从第二款的规定可以看到,本条所说的民事权益不是全部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中的一部分,相当于民法上所说的绝对权。合同上的债权是相对权,不包括在内。按照民法理论,侵害了债权,发生违约责任。侵害了债权以外的其他民事权利,发生侵权责任。
在规定了保护客体之后,我们注意有几个字“依照本法”。这四个字在本条中至关重要。这首先是指依照本法关于归责事由的规定。本法关于归责事由的规定即第六条过错责任原则、第七条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仅如此,“依照本法”还包括本法关于侵权责任形式的规定。按照我国的法律,侵权责任的形式有多种,不仅是赔偿责任,还有别的责任。所以本条没有说承担赔偿责任,叫“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何种侵权责任要看本法如何规定。多数情况下是赔偿责任,有时规定是财产性的赔偿,有的规定是精神损害赔偿。其实赔偿责任还有惩罚性赔偿。除了赔偿责任以外,本法还规定了赔礼道歉、停止侵害等这些侵权责任的形式。
当然进一步说,承担侵权责任还有如何计算、赔偿的项目、支付的方式等问题,这些均要依照本法的规定。
所以说第二条第一款包含了:第一,保护客体;第二,归责事由;第三,责任形式。其中,规则事由和责任形式没有明确具体规定,而是采用“依照本法”加以指明。所以说本条是本法的概括性条款或一般条款。
本条虽然是个一般条款,但与其他国家的一般条款不一样。它用了“依照本法”四个字来概括、指明了很多具体规则。比如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类型的责任、确定损失的方法、赔偿金的计算、如何支付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本法”还包括了本法的第五条规定的特别法优先。所以如果某一种侵权行为的类型法律另有规定,那不仅要依照本法,还要看别的法律的规定,要适用特别法优先的规则。
关于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客体,要补充的是,在传统民法中都规定为权利——民事权利中的绝对性权利。由于《侵权责任法》条文规定了保护的客体是权利,在早期的法院实践中,拘泥于概念法学思想,严格加以解释,即发生了一个案件,要看你受侵害的是不是权利。若侵害了权利,就构成侵权责任。若侵害的对象不是权利,是权利之外的、法律没有明定为权利的利益,可否承担侵权责任?在早期是不行的,法院会
驳回请求,认为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侵权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院的裁判实践也逐渐发展变化。后来看到采取严格解释、死抠法律条文这样的做法是不公正的,无异于鼓励、纵容一些侵权行为。因此,在后来的法院裁判实践中,虽然侵害的对象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但若属于合法的利益,也认可构成侵权责任。现在德国、法国、日本、我国台湾,它们的法律条文上还是讲的权利:侵害他人权利,但是他们实践中已不限于侵害权利,侵害了合法利益仍然可以追究侵权责任。因此我国台湾的学者把侵权的情况分为权益侵害和法益侵害,法益侵害即为合法利益受侵害。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它没有规定权利,没有说是财产权还是人身权,只说侵害财产、人身,这就给理论和实践一个灵活的空间。因此中国的民法理论和裁判实践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比较灵活。侵害了民事权利可以构成侵权责任,侵害了民事权利之外的合法利益,也可以构成侵权责任。
现在《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一款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基础之上,根据民法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用了一个更抽象的概念、名词来概括:民事权益。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
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在第二款加以列举,列举了十八种权利。这十八种都属于绝对性权利。没有列举债权,这是值得注意的。民事权利之外的合法利益当然包括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