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手术压疮的预防.ppt

格式:ppt   大小:4,201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术压疮的预防.ppt

上传人:zxwziyou8 2019/6/25 文件大小:4.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术压疮的预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术中压疮的预防什么是术中压疮?是指在手术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自主翻身,由手术体位导致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术中压疮术中压疮的临床特点发生的时间:术后几小时~6天,1~3天常见最初的症状:受压部位在术后1~2天内出现红斑,迅速转变为瘀斑,随着组织损伤的发展可出现皮肤水泡或皮肤剥脱。典型的术中压疮先有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层,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术后1~5天才有明显表现。术中压疮发生的机制缺血性损伤学说1、组织受压变性毛细血管血流阻断外加压力大于外周血管内压力局部缺血皮肤受牵拉阻断血流2、皮肤摩擦和微小损害→外周血管血栓形成→局部缺血研究发现:在70mmHg压力下,持续受压2h以上→组织不可逆损害。缺血2小时后产生的反应性充血常伴有动静脉出血、间隙水肿和血管内改变,形态学变化如同炎症早期的可逆性改变。缺血4小时后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血栓形成而出现水肿。→代谢障碍学说毛细血管受压→完全或部分闭塞→血流灌注状态改变→氧和营养供应不足→水、大分子物质的动态平衡破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的流体静水压改变→细胞损伤。同时局部缺血→阻碍淋巴液和组织间液的流动→废物堆积→液体流向组织间隙→水肿→压疮。再灌注损伤学说缺血再灌注产生的自由基与细胞损伤乃至压疮的发生有关。研究表明:缺血后恢复氧供的肌肉→产生超氧阴离子→毛细血管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变形学说压疮病因研究局限于真皮层,强调血管和血流因素。但表皮层无血管分布又能适应无氧环境,无法用血管学说解释压疮的发生。Bouten等首先提出细胞变性、细胞损伤与压疮产生有关。发生术中压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