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6/2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灵山寺现在的方丈释学悟。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今天能与大家相聚在这被誉为天之净土、佛教圣地、鸟类王国、红色故里的灵山风景名胜区,并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我相信这也是一种缘份。我叫×××,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而又神圣的地方吧。我先把灵山风景区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灵山位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距信阳市47公里,在信阳市罗山县西南方,与湖北省大悟县交界。灵山最早叫八山,因为在这一片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山头,其中有一个山头叫霸山,霸气的霸,还有一个山头叫灵山,因其“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非常灵验,所以后来人们就统称为灵山,于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景区。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盛产茶叶、板栗、鳝鱼、板鸭、香菇、黑木耳等。灵山是由山、水、寺、林、泉、鸟、瀑布、奇石怪洞组合成的天之佳作、地之精品,古时一些帝王将相曾迷恋灵山景色,豪情泼墨,赞不绝口。大文学家豪苏东坡留下“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的诗句;明太祖朱元璋赞曰:“灵山美景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灵山也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都在此留下过战斗的足迹。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灵山南部的何家冲出发长征,1939年元旦,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在灵山寺大雄宝殿召开了“灵山会议”,为开辟豫鄂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千百年来,灵山寺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被誉为“灵山三奇”。关于“灵山三奇”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与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在此出家有关,皇帝的女儿吗,当然不能削发,建宁公主在灵山寺出家,僧尼不能同寺的戒规也只好破例。至于庙门为何东开,这与灵山寺的地理位置有关,建宁公主来此出家之前庙门是南开的,建宁公主来了,寺庙需要扩大,但灵山的地理位置是前面是山,左右两边是水,水在门前交叉。寺庙扩建之后庙门南开受到影响,于是便改为庙门东开了。种种说法虽已无据可考,但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就这么客观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公元1370年,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御笔题匾“圣寿禅寺”,封再造恩师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这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先想想,1370年是哪个朝代,皇帝是谁。对了,是明朝的朱元璋。公元1344年,安徽淮南大旱,瘟疫四起,饿殍千里,朱元璋的父母及其5个兄弟姊妹在贫病交加中相继死去,生活无着,年仅13岁的朱元璋只好到邻近的皇觉寺出家。淮南一旱三年,到了1348年初,连皇觉寺也断了炊,朱元璋成了游方僧,被迫到河南淮西即今信阳一带行乞。这年夏天,朱元璋化缘到灵山脚下,又热又饿,不幸昏倒在路旁。此时,灵山寺高僧陈大用正好下山买米,碰到倒在路边不省人事的朱元璋,随即将其背回寺庙。这就是朱元璋一上灵山寺。朱元璋自从结识了陈大用,便在灵山寺挂单,一住就是三年。陈大用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见朱元璋聪明好学,志向不凡,决非池中之物,便倾其文韬武略传授于他。住了四年后,朱元璋回到家乡,这时候,全国各地反元斗争风起云涌,他的好朋友汤和去参加起义军,劝朱元璋也去参加,朱元璋就去了,一起到郭子兴的部队,朱元璋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得到郭子兴的认可,把义女马氏嫁给了他。朱元璋很快遍成了小头目。公元1351年秋,朱元璋在江淮一带打仗,战败后孤身逃往灵山寺避难,因他穿一身戎装,与和尚又分离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