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磁场对大鼠脑 NO 及 P 物质
表达影响的研究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 000 级生物技术张向宏)
(学号:2000302069)
内容提要:利用旋转恒定磁场装置,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测定磁场对雌性大鼠中脑 P
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分光光度法测定磁场对雌性大鼠丘脑 NO 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磁场作用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旋转恒定磁场 SD 大鼠 P 物质一氧化氮(NO)
教师点评:本实验以研究磁场对雌性大鼠中脑 P 物质及丘脑 NO 含量的影响为课题。结
果显示没有发现磁场作用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差异。该实验设计合理、严谨;实验操作规
范;实验数据和结果真实;实验论文分析符合实验设计和流程。
前言:
一、磁场作用于生物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其中又以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
最为敏感。其功效主要有对神经再生的影响[3]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镇静、安眠[4]作用
等。
,例如通过改变丘脑组织中神经递
质来调节[14]。强磁场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伴有ACTH和11-羟皮质酮的释放。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系统、胰岛、甲状腺、性腺等都受磁场影响有感受性。
3、另外磁场对胃肠生物电、胃肠平滑肌的活动、胃肠吸收有影响[1];对肿瘤有影响[2];
磁场对骨密度,骨强度的影响[10]也有很多报道。
二、P 物质简史及生物学作用:
1、P物质简史
P物质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神经肽。由Von EuLer 和Gaddum 于1931年在马肠中提取乙酰
胆碱时发现。因当时不知道其化学性质,故取名P物质。后在1970年Chang和Leeman将其分
离和纯化,并于1971年阐明了其化学结构。P物质是分子量为1340的十一肽,其肽链序列为
CooH-Arg-Pro-Lys-Pro-Gln-Gln-Phe-Phe-Gly-Leu-Met-NH2。
在此之后,P物质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P物质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生物
活性物质之一,起着类似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激素作用,具有导致疼痛的作用[5],参与免
疫调节,促进免疫功能[6]。 P物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是除传统神
经递质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以外的第三类神经活性物资。其合成和代谢途
径也与这些神经递质有所不同,它不是在神经末梢合成,而是先在神经元胞体的核糖体上合
成为无活性的大分子前体蛋白,然后被转运到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分泌颗粒或囊泡,经
轴突转运到神经末梢,在该处发挥其生理学效应。
2、P物质的生理作用
P物质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人体其他部位也有广泛分布。按其分布部位
和作用方式的不同,P物质起着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激素样作用。P物质是脊髓初级传入
神经汇总的一种递质,感受,传导和易化各种伤害性刺激,并具有导致疼痛的作用。同时P
物质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起桥联作用。P物质能以神经内分
泌的方式作用于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并促进对内分泌组织的调控,如对下丘脑-
腺垂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