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5 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第十册生命科学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高尔夫学院)
·1· Collection Graduation Theses (Projects) of SZU 2005 (VolumeX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 Golf College)
薇甘菊染色体核型分析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窦笑菊)
(学号:2001302108)
摘要:用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并对其
核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薇甘菊的染色体数目 2n=38,属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 19,核型
公式为 2n=38=22m+14sm+2st, 属于不对称核型(2B 型)
关键词:薇甘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教师点评:该同学用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
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属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 19,核型公式为
2n=38=22m+14sm+2st, 属于较为对称核型(2B 型)。这一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研究相似。该实验方
法正确,取材恰当,数据可靠,可为为薇甘菊细胞学、遗传及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是一篇优秀的
本科毕业论文。(点评教师:吴玉荷副教授)
前言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是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叶卵形,基部阔心形,
头状花序,花冠白色,黑色瘦果[1]。,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香港和我国广
东深圳,东莞等地,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农作物和森林植被资源的有害杂草。
薇甘菊在光照充足,空气潮湿的地区生长极快,大量覆盖于农作物和森林植被之上,使植物无
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有“植物杀手”之称。[1]在深圳内伶仃岛上 50%左右的区域被薇甘菊
覆盖,岛上 600 多只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2]。给特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薇甘
菊的生态,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性已有报导,但对其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仍未见报导。我们利用
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薇甘菊分类学,细胞生物
学和进一步研究控制杀灭或综合利用薇甘菊这种外来杂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薇甘菊的制备
供试薇甘菊采集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后山。将薇甘菊剪成长约 5 cm 的小段,每节基部保留一
个节,将带节部分插入沙土中,25℃光照培养。待 10 d 左右幼根长至 1~2 cm 即可用于实验。
1·1·2 所需试剂
8-羟基奎啉(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纯)广州市新港化工有限
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秋水仙素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吉
氏染色素上海三爱思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纤维素酶、果胶酶 Worthington Biochemical
Corporation,中性树胶上海标本模型厂。
1·1·3 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