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6/2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下古诗三首教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班级姓名一、《饮酒》1、名句默写。(1)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78,。(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心远或悠然____。(4)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56(5)《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9、10(6)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12(7)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78(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34(9)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4”(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10)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 78 , 。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56 ,。2、诗歌一共有10句,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前4句是叙事,记述了结庐之事;中间4句是写景,描写了田园之景;后2句是抒情,抒发了隐居之情。全诗以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3、请从炼字或情感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炼字:“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情感:这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从“”一句中可以看出。悠然,闲适,恬淡,自然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饮酒》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