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三藏法师形象探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三藏法师形象探究.docx

上传人:ttteee8 2019/6/28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三藏法师形象探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三藏法师形象探究摘要:出于某种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用人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三藏法师形象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三藏法师形象在西游故事演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乃至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西游故事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藏法师形象研究《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三藏法师形象不应该被看作是“单一”、“平面式”的取经僧形象。实际上他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已经奠定了后世三藏形象能成为一个“圆形”取经僧形象的基础。其具体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执意取经、肉眼凡胎、出言不逊、胆小惧物、高强勇敢、小偷小摸、理想崇高等。一、生死轮回,执意取经僧形象。《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三藏法师形象一开始就有一种轮回的意味,他“曾两回往西天取经,为佛法未全,尝被深沙神作孽,损害性命”。[1]由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卷第一“原题”与"原文”均缺,对于此篇所缺内容,高思嘉认为“应是奉诏取经,或饯送西行”。[2]所以我们难以知道,三藏法师生前两回取经的原因;但据此(指引文[1])可知,其两度取经均以中途失败而告终,且均毁在深沙神之手。同时我们也看出在三藏在生死轮回中,仍执意取经,死而不改的取经僧形象。二、肉眼凡胎僧形象。《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三藏法师在入大梵天王宫后,获得了天王的厚赠:“隐形帽一事,金环锡杖一条,钵盂一只”。[3]由此可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三藏法师已经有了帽子,金环锡杖和钵盂。一开始,三藏法师对猴行者的年龄、本事都是颇为怀疑的,当听猴行者说自己曾“九度见黄河清”时,“不觉失笑,大生怪疑”;[4]不仅如此,当猴行者说自己能知天上地府之事时,他还紧跟不舍,想将猴行者一军,问:“天上今日有甚事?”[5]从而反衬出三藏法师形象中的“凡胎”一面。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情节中进一步得到印证和强化,当猴行者作法带三藏法师等上了大梵天王宫后,一阵凡人俗气便引起了大梵天王的疑问:“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气?”[6]当天王等请三藏法师上水晶座升座讲经时,三藏法师“上之不得”[7],一罗汉忙解释说:“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请上沉香座。”那是“一上便得”。[8]既然是"凡俗肉身”,那就更加需要天王的帮助,更加少不了猴行者的保护。天王厚赐三藏法师"隐形帽一事,金环锡杖一条,钵盂一只”。[9]当三藏法师''如何救用”时,天王说:“有难之处,遥指天宫大叫'天王'一声,当有救用。”[10]这样安排一方面突出了天王的厚赠与救用能力,一方面“压抑”了猴行者的表现机会,不利于猴行者形象的塑造。如篇章中,猴行者就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高超的本领。而唐僧则更是给我们一个肉眼凡胎式的取经僧形象。三、出言不逊,胆小惧物僧形象。既然是"凡俗肉身"[11],那么就难免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出言不逊,胆小惧物。当在大梵天王宫中,三藏法师上了沉香座准备讲经时,有如下一段:罗汉问曰:"今日谢师如宫。师善讲经否?”玄奘曰:“是经讲得,无经不讲。”罗汉曰:“会讲《法华经》?”玄奘曰:"此是小事。"当时五百尊者、大梵天王,一千余人,咸集听经。玄奘一气讲说,如瓶注水,大开玄妙。众皆称赞不可思议。[12]既然玄奘“是经讲得,无经不讲”,那不知道他为什么还需要三辈子辛辛苦苦去求经,求何经?且不论作者为了突出三藏法师的讲经水平和能力而这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