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教锦囊多动症儿童的家庭心理教育措施叶慎花闫莉[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居于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首位。多动症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还会给幼儿园、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父母要科学客观地认识多动症,改善教养方式,采用代币制和家庭记录本等正向行为强化法,以改变和减少多动症儿童的消极行为。[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家庭教育教养方式[案例]小飞,男,五岁多,其典型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攻击别人。据幼儿园老师反映,小飞在课堂表现任性,如老师正在上课,他会旁若无人地玩橡皮泥等。而且,课堂上,他从来不会端坐着,不是跪在地上,就是趴在桌子上,两只脚来回晃动。玩够了,他便会大声唱歌,嚷嚷,或者抓抓邻座小朋友的头发、身体等。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他都置之不理。有时,他会和老师争吵,甚至曾用脚踢老师。户外活动时间,他会到处乱跑,教师根本制止不了。此外,小飞的攻击性很强,经常无故攻击班里的小朋友,而且打人不分轻重,所以小朋友都不敢和他交往。老师觉得小飞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老师多次把小飞的情况反馈给他的父母,可是小飞的父母也不知道小飞到底怎么啦,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行为。什么是儿童多动症上述案例中小飞的异常行为,属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或“多动症”),是指与其年龄不相适应、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1]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约占10%~15%)、多动冲动型(约占5%)和混合型(约占80%)。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活动多而杂乱,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为不论在何种场合,患儿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如在教室不能安静地坐着,到处乱跑。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左顾右盼,咬咬铅笔或拉拉别人的衣服、头发等。话多、喧闹、喜欢恶作剧,经常故意在人多场合闹出声音以引起别人注意。走路急促、爱奔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别人的劝阻。(2)注意力涣散,主要表现为注意持续时间短暂难以集中,容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不符合实际的年龄特点,注意转化困难,对连续而快速的作业完成不好。如上课时,患儿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别人的话听而不闻;做作业时磨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吸引,潦潦草草,错误不断。总之,患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做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3)冲动任性,表现为做事不假思索、不计后果,全凭冲动行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行动先于思维,不能忍受挫折。如强行加入或者打断他人的活动,抢先回答别人未说完的问题,在任何活动中不能按顺序排队等候。(4)学习困难及认知障碍,多动症儿童大多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都表现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在认知发展方面,分不清6和9、b或d,倒读文字、反写字。画图出现比例大小失调,位置安排不当等,认知障碍也是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5)行为问题,几乎有80%的患儿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表现,如好打架、顶嘴、不服从命令、倔强、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好发脾气,纪律性差等。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期最复杂、研究得最多的儿童心理障碍之一。据不完全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的学龄期儿童患有这种疾病,[2]居于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首位。[3]多动症通常发生于6岁以前,主要是童年早期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