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自然换喻 建筑之源——对设计手法的思考.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换喻 建筑之源——对设计手法的思考.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换喻 建筑之源——对设计手法的思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炜:自然换喻、建筑之源——对设计手法的思考·1·
自然换喻建筑之源
——对设计手法的思考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刘炜)
(学号:2001051058)

摘要:这个世界的混沌和有序的深度结合的方式构成和呈现,简单中包含复杂,复杂中
同时包含着简单;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却存在着依存与同源的关系。
自然是美的,但自然是来设计的,设计是美的,但设计是不自然的。如何将设计与自然联
系起来?一直以来,对于大自然所形成的景象情有独钟。广阔的沙漠、连绵不断的沙丘绵延交错;
浩瀚的海洋、波澜壮阔的海浪跌宕起伏;茂密的雨林、四处蔓延的藤蔓蜿蜒幽深,等等。这些自
然所形成的美好的景象激发我设计的灵感,通过形态的模拟和隐喻、输喻,表达设计与自然的关
系,呈现生命自由流动的空间。自然换喻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形态,而是自然隐喻的转换。基于自
然产生的线的物理痕迹,将自然的生命之源转化为建筑形式的创造之源,并与物理结构和使用功
能有机结合。以建筑通达混沌的自然形式,体现着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转喻;设计
教师点评:“概念设计”的要旨恰恰是要突破现成概念,由观念到生活,由认识论到生存论。
不断回到设计的原点——“自然”这一生存的源始混沌状态,通过比喻、隐喻、换喻等种种启示
与对话,将自然广袤无垠生生不息的神秘律动转化为人类生存的空间形态及韵律。“自然”给本
方案的丰富创意及独特设计提供了不竭源泉,本方案取得其鲜活的灵感与生动的形式。( 点评教
师:李平教授)

就我的感觉,做平时课堂的作业比做现实工程总是能投入更多的感情,因为单纯和理想主义。
但受社会商业设计影响,国内现阶段的设计教育注重技术能力培养,"对不对"是主要的,"好不
好"是相对次要的,经济,适用,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美观。从国外建筑学院的作品来看,更注
重的是对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启发,在看过他们的作品后,无不震撼与感叹他们的大胆和创新。设
计,就是要做出自己喜欢的设计。
现今的设计界出的问题可以说都是教育和社会脱节引起的,大多设计都是停滞的理论以及活
跃的实践,为此,对设计方法的教育研究更为重要。
渡河
此岸与彼岸之间,有一条汹涌的河水,为了顺利地到达彼岸,你苦练撑船的技巧,经过多年
的苦练,你终于能够自如的来往于两岸。你得意于你的绝技。于是你向周围的人们炫耀,你沉醉
于他们的掌声和鲜花。一时,你成为了一位光彩夺目的明星。现在你可以轻松的撑船到达彼岸了。
但,你已经忘记了你原初的目标。任由两岸间的那条船在寂寞中锈迹斑斑。
手法,就是过河的乘船技巧。没有它,你无法继续前行。第一个知道撑船过河的人被称为
大师,他们总是勇于探索,寻求未知的乘船方法。后人总喜欢模仿大师的手笔****惯于学****大师
的乘船技巧,学会了,便到了对岸,然而,这些技巧会诱惑你安于现状而停留于此地,不再前行。
疲于追赶
昨天,流行过断山花、欧陆风。今天,正在流行着飘板、斜柱、表皮⋯⋯沉醉于手法者,一
生都在疲于追赶。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娴熟的技巧,但却没有更本质、更底层的东西。如同一个打
扮得花枝招展却缺乏底蕴的美女,随着韶华的逐渐逝去,不得不用昂贵的时尚化妆品来掩盖每天
都在增加的皱纹。
诚然,我们也不能无视时尚。如欧陆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