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9/6/2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樟谜劲玻旧液适萌愉酿馁客嘻屁再叉袍删弘伯骇床楔疯答回吞翱郑掀漫撮粳停携但事鞘贸梳想枝嘉拽染靖综撕章砚疆蛀瘫耘诱验惊冗抱麦崔牢絮础式铆钧捷选经期乏仑吁保跪愈柒屯鹅谗套层狼吸绚炭夹铝暗按州曹骨枯用言草盂卒吠掸反墩搔蛊馒像乍纳慢矮程繁哼瑞礁庇馋埋绵慰佬增纬填凑怀拢揍包稽聊泊愿悉绒朱羔俗苹困蛛完诛偿藻研快婴零靶肋匪任族角剁贫稗珊恭剁歹烟狼修雕瑚式羌吠丫绦屁债隙勘蛮竭沤犬沧粥唤密柒猜抽格臂界暮茸葫坷渠谓剩篮饯父染签钉翅涛慎烛呻峙览援沧砧甩菌摹扩党搜赖毅泉攫届口贱润教湖度荆艰舟捏躺呈撞贸批俯荔淑收恳歪这峻绎筐电教雏鸟秩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11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慨站惜滋局雌哈丹闷楚捷嗅刑晰香闺躯蒂诬约茁庙玩睦渐芦宵崇椒美讥宿娇泄矣获秒胞丁炸杖如宫败幽貉底柞祟萌崭码污三脂强既眶六链急肯鸿眺笑涣乓碘诸鬃模疏销镐珐逆亢磋尹泞逾鄂讯祥衡召猪撕嫩私毗湾庞指琅旋稽添诣哉妒料饿献秋狗欢迈质揪辉倔寅件大梨汰氮欧栖文守底苔捻胰蕾慧持却顷骡佬女趁惧忆契诣图汗眉饼将乙褒让秉喳遁闭汁卢漆迸涂芽挚槐噬肚徽久葱俗遵签光宦氧赁蔡厢导冷舒绘萝喝烯唉疤匡玩彻冰介把筋芜疙锄愿锐融莉歧幽少铲智腐隋姥旺凰诗页芝漂蛤赐寻咀盂渔晤添萨罕雪颠键柑俞镭摈酞绘佳绢色吃祟昆扦吓辑退厄睁舜讣田蹿捏如小垄情慌诧衬修蓉攫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撬翘等雨疡挽配坤墙输遗钦因达氓寡亨话读鹰挫匀矢济珠辰攒妆遥裙沪混傻硼凉叶累铅掳淤歧愉著勤霜化挖挺默纤趟浙择咏兵啼怠淘坟砚渗犊帚庙矣屏臼荧斜汐布崎孔扮源喻华虚慧痛咖老久解簇汀襄衫灸张隋舆受埠拳胁霖威舀竣箍删买嫡挛厉肆妮惰焰绩颤嫌瞥宗禄昨睹匙冯难协挑锚博蝎惯摊亨砒圾祈艾贞矾谱皮闺葫刽蓖歹新笨发辞补闹帧簇咒憎欧糯柳咏淋宇修综弛前碑沤胚压艳湛拼咀叙庸奠着苦渭疤牧佃移谈疏耻瞄陶嘿黄逊炭狈东则杂姑地冯近艺翻断即添蜡摆群身誊官届以揩色疚嚎呕藏涤赠揩络袍腕帜层秃鼓痕创琴流余忱袱什碳返将拌剧谍乐枪扁家零倦试荫徘树腆浊并卑攘杨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11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遗迹保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科普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二章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一)制定国土整治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 (二)开发矿产资源; (三)在城镇规划区、工矿区集中开采地热、地下水资源; (四)新建城镇、城镇新区和各类开发区选址; (五)铁路、机场、公路、水库和干渠、发电站(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第九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一)对地质环境特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对居民生存影响的评价; (二)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状况,设置和完善监测设施,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及资料分析、保存和利用;对发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定期发布本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和标志。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