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白龙江林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龙江林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9/6/29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龙江林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龙江林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甘肃分院(函授站)水土保持2008刘小鹏指导教师摘要针对白龙江林区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制约因素,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7条具体建议,为白龙江林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发展战略制约因素目录绪论 12基本情况 23水土保持建设现状与问题 ,产业化困难重重 44水土保持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分析 、宏观管理办度不够 ,投入严重不足 ,加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步伐 ,坚持综合治理 ,生态优先 、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66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投资效果 67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6结论 8致谢词 9参考文献 10绪论白龙江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为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长期索取与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些年来,各级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林区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明显改善。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坚持“生态优化”的原则,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2基本情况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始建于1952年,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开发建设,1966年正式成立林业部白龙江林业管理局,1969年下放甘肃省管理,同时将管理局下辖的南坪林业局划归四川,后又根据国家政策,将一部分森林划归地方管理。至今,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其中:,,占全省天保工程总面积的1/3,,%。白龙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岷山山脉的白龙江和洮河两大河流上游,属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区。大部分经营区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迭部、卓尼、临潭、合作市及陇南地区的武都、文县境内,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内山峦起伏、高寒潮湿、气候多变,相对高差大,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经营区内农林牧交错,藏、汉、回、土等民族混居,经济、文化、交通、通讯落后。林管局下属的迭部、洮河、舟曲、白水江4个林业局均属全国135个重点国有森工企业之列,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也是长江上游与黄河上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深处内陆、干旱少林省份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条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电、村综合治理。种植经济林果5万多k㎡,修建了一大批蓄水保土工程,减少了土壤浸蚀量,增加保水能力,并通过治理开发,1000多万人口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对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发生过程、发展赵势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开展了近百项专题研究。特别是通过微观与宏观、机理与形态、室内模拟与野外观测、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综合研究,初步摸清了林区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的方式、类型、面积及发生发展规律,在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坡面与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模型。在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优化配置、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等多项研究,试验推广了以改变小地形和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的各种耕作措施;以恢复植被,增加地面覆盖为中心的造林种草技术;以减少径流、拦蓄泥沙为重点的各种水保工程措施。先后建立了试验示范小流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治理模式与配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由防御性治理转向开发性,并逐步走向产业化。一些小流域在基本控制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结合地方优势开展了不同种类的开发性研究与建设项目,随着这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