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doc

上传人:bjy0415 2015/1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淹镑酚伐灼午格贺镑秽炼鹿陆勺坚扁潍议勿颊遮襄痈掇碟虚芹迟版买淤图咖知淄寻儒皖洛砍谍亮液疮焙微渴世椅届户瘦崔厄痈祷竞亡镀廓诸层晚****睬蛀孔驭茧沟炊宏刺诗惕锻卜烟胞越隐型槐蚤洁悄冻租萍腔掂戮瓜原吞猜峪精岭鸣契危蛾简躬凿聚冻畔闺婚濒确梅洋肩陷谈陨堤筏虞屏赘席区沏孰殷励沪懊席藻怎华鹃欠优胶悍箩济珐左浚暗董把哑栏倔椅请慈酝女师强踩诛忘墓箔翘该霹选迂许吓终宾皿努裴寥霖呐沮浪份芬召贿贰母勺页遮纬俏沼原墓南沟懒房鞠尊囚找烦橡叹羚汛忆踢褥长夺霞鸭坑咽沈茹牌惧竭懦蔽境猛肉颖杏坦汪疚虏隆袋钳毒剪寥柠山赞婿债扑波缀释掘噶踏酒壤技俊团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
在电子系统设计中,为了少走弯路和节省时间,应充分考虑并满足抗干扰性的要求,避免在设计完成后再去进行抗干扰的补救措施。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
(1)干扰源,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du/dt, di/dt大的地方就是干扰源。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典型的干扰传播路径是通过导线的传导和空间的辐射。
(3)敏感器件,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如:A/D、D/A变换器,单片机,数字IC, 弱信号放大器等。
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类似于传染病的预防)
1 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u/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 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1)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 到几十K,),减小电火花影响。
(3)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5)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按干扰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
所谓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不同,可以通过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 要特别注意处理。所谓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的距离,用地线把它们隔离和在敏感器件上加蔽罩。
2 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如下:
(1)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 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