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宁德政府工作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德政府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9/6/3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德政府工作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德政府工作报告宁德政府工作报告宁德政府工作报告篇1 十三五是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规划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实施环三规划,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草案提出经济总量、质量效益、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四大类33项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达2350亿元,进一步向全省中游水平迈进;人均生产总值约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这些目标,紧扣中心任务、突出理念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上下衔接,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实现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七个方面: (一)打造宁德产业升级版。认真落实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的大宁德。坚持做优一产,用工业方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茶乡、菌都、药城、果竹和水产大市。坚持做强二产,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崛起、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4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坚持做大三产,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补短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二)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力。突出重点,组织实施八大投资工程。围绕构建畅通便捷新交通的大宁德,加快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着力建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一批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能源项目,打造海西多元化能源基地。加快实施上白石水利枢纽、主城区生态补水、溪南半岛引调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数字宁德建设,以加速宽带化、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为重点,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市发展,着力构建宜业宜居新城镇的大宁德。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连通一城四区城市主干道,推动中心城市向临海布局、环湾发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地标建筑、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坚持以城促产、强产兴城,统筹推进县域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大镇、生态强镇和文化古镇,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景观带,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3%和60%。(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结提升宁德模式,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组织实施六百千万工程,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年统筹13亿元用于扶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确保2020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脱帽,452个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1022个边远偏僻自然村完成整村搬迁安置,,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五)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延伸拓展的重要衔接点。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一港五区布局,加快连接内陆省份战略通道、域内互联互通快速通道建设,形成以三都澳国际化大港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加快民参军军转民步伐。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五大工程。积极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营造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良好环境。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加快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特色品牌海外影响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六)构筑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注重源头管控,持续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环保节能改造,严把节能减排关,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