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理解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的结构。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多样性。教学重点: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教学手段:预习作业:(课代表每天布置任务和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教学过程:一、解题“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对称(chèn)重峦叠嶂(luán)(zhàng)丘壑(hè)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镂空(lòu)蔷薇(qiángwēi)阑干(lán)模样(mú)斟酌(zhēnzhuó)二、分析课文(一)、学习第1段1、开头4句话,划分层次。①②③/④2、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标本”,现在常用来指那些经过处理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的实物样品。文中“标本”与常用的意义不同,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不是死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文中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表明它承继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2、老师范读,对照检查。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读音、句读、语速、语调、语气)4、分组读,其余组同学关上书听读。5、全班齐读。(二)学习第2段。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