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滇西南城镇群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6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滇西南城镇群规划.doc

上传人:allap 2019/6/30 文件大小:2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滇西南城镇群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滇西南城镇群规划(2012-2030)文本公示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第一节发展目标 2第二节发展战略 4第三章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 5第四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五章滇西南城镇群支撑体系规划 15第一节交通设施规划 15第二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 18第三节给水设施规划 19第四节排水设施规划 20第五节电力设施规划 21第六节通信设施规划 22第七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23第八节社会设施规划导引 24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 27第六章空间管制规划 27第七章重点区域规划引导 30第一节澜三角区域规划引导 30第二节南汀河区域规划引导 31第三节历史文化空间发展规划导引 33第四节景观资源区空间发展规划引导 34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九章机制与政策保障 41第十章附则 44总则为优化滇西南城镇群整体发展思路,强化整体发展目标,提升城镇群核心竞争力,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升滇西南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等,结合滇西南的发展实际,特制订滇西南城镇群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滇西南城镇群协调发展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空间安排的政策纲领,并作为规划区范围内相关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规划范围本次《滇西南城镇群规划》的范围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云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6、《云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7、《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8、《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9、《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10、《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定位目标: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先行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试验区、云南省轻工特色产业基地,云南省最具竞争力的门户型城镇群,云南省最具民族风情的沿边城镇群。1、通过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保护性利用区域资源,建立生态走廊,优化人居环境,增强滇西南城镇群开放度、整体活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将滇西南建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东南沿海的通道枢纽。2、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集群;建立整合产业发展空间资源,规划布局合理的产业空间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交通、环境等支撑体系。3、构筑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的城镇空间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增强文化创新、传承能力,促进社会公平,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发展目标1、GDP总量预计滇西南2015年GDP将达到1200亿元;2030年达到4500亿元。2、人均GDP指标2015年,滇西南城镇群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人均GDP将超过19000元;2030年,人均GDP将超过64000元。3、三次产业比重2030年,滇西南城镇群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0:36:34大致调整为15:45:40,即二、三产业经济比重继续提升,第二产业发展最为强劲,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劲,明显呈现现代化经济的特征。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发展目标:滇西南城镇群将发展成为中国西南、东南亚、南亚结合地带的区域性商业、金融、文化、物流中心,我国西南重要的轻工特色产业基地、能源基地和旅游服务基地,空间布局明显优化,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城镇体系,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的同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的中小城市,使城市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提升到2015年的40%,2030年的66%,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生活质量目标:建立起完善而领先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2015年总人口目标为630万人,2030年总人口目标为700万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居民生活质量较好;人民生活富裕、文明,人口整体素质较高;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