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文作者滕紫欣单位牡丹江大学《茶馆》不仅是在中国话剧史上成为经典剧目,而且在西方也被冠以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绽放出生命的炫彩。《茶馆》不仅拓宽了舞台空间,突出强调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台上开放式的舞美风格,也丰富了剧作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尾声的艺术处理,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创剧本的寓意。《茶馆》已成为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不仅如此,它还飘洋过海,在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美国纽约泛亚剧团也曾用英语演出此剧。《茶馆》散点透视的奇特结构,成为中国话剧史上成功的范例而进入教科书。[3]《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了极致。每个人物都设计的非常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简洁凝练,意韵深长。迄今为止,该作品已演出千余场,场场爆满,复观者络绎不绝,上至老妪,下至妇孺,每每感动得落泪。《茶馆》的美学表现手法形式美,是话剧美学课题中相对独立的一个表现手法,但古往今来,形式往往依赖于内容,而以形式规律性作为研究的对象,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话剧中对形式美的钻研和探索。不论主体内容、表现手段、支架方式、舞台空间还是时间概念等方面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甚至追溯到话剧艺术的源头,也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层层变化的。易卜生、萧伯纳中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及三一律的表现手法,都是现当代话剧的最主要形式。 1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历史时代背景的考虑,很好地体现了《茶馆》的艺术构思。从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到采用以点带面再到把半个世纪丰富深邃的历史社会所概括出来,是《茶馆》突破旧式纵向勾勒的一种新的展现手段。作者利用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状况、北洋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历史背景,揭露和抨击了这三个时代丑陋的社会嘴脸以及民不聊生的现象。这些都形象地体现在《茶馆》第一幕至第三幕,读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旧时代毁灭新时代崛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体现出《茶馆》对三个时代的描写,紧扣主题。老舍先生说过,茶馆这个地方汇集着社会各类人物,联系着人和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方面。不同身份的人来茶馆的目的不同,喝茶、下棋、会见朋友、经商交易、解决纠纷等等,由此看来,小茶馆反映的是一个大社会。因此,《茶馆》并没有真正露骨地描写政治风暴和社会运动,更没有去点名道姓地描写历史那些有头面的人物,而是以茶馆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现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场景。茶馆的摆设,来茶馆的人无一不折射出暗含着的社会变迁和政治消息,透过观茶馆来了解到民生疾苦和生活迂腐的历史影像。人物如何选择,也体现着《茶馆》的艺术构思手法。作者运用了以点及面的任务出场和社会活动结构,有效的把无关的人结合起来汇成了所要集中表现的主题。剧中人物的出现并非毫无章法的混乱式结构,作者很巧妙地将不同背景的任务前后,主次安排出场,这些人有着不同身份,职业,性格。比如旧社会的官老爷、掉钱眼子里的地主、大亨相貌的经商人、懦弱可怜的书生、妖娆傲气的姨太太等等。这些人物,作者都花了很大的心思进行安排,主次人物的作用以及性格相碰撞的摩擦,总而言之,都是作者为了突出社会的风气和时代的背景信息。 2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老舍先生的创作风格一向以诙谐幽默著称。《茶馆》的创作,他似乎比早期油腔滑调的创作之风提升到了独特的喜剧之风。悲剧的社会风貌是《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