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五3).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五3).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9/6/3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五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3)俞萍设计理念: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作为炎黄子孙,不仅要能吟诵诗歌,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以表现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显示文化艺术修养的程度。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这样的特色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因此在特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的形式手法应该与诗相协调,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但诗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古诗配画为题,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二、设计特色:富有实效的诵画教学活动,既避免了古诗的枯燥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特色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四、教学重难点::学****根据一首古诗,用绘画表现出古诗的内容及意境。: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五、教学时间:每周星期五第二节课。六、地点:五(3)教室。六、教学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七、教法选择: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法八、教学过程:以《庐山瀑布》这首诗为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1、古诗接龙活动2、请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古诗的含义引导学生复****已有的古诗,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一、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庐山瀑布动态图像)1、欣赏课件中庐山瀑布的美丽风光。2、观察图片并交流。引情激趣,使学生进入学****状态二、深入探究1、出示课件师:刚刚我们去庐山游玩了一趟,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其他的地方去看看。1、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图片2、根据图片体会相应的意境3、观图猜诗通过看图猜诗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揭示课题4、发表意见三、学法指导1、以古诗《咏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图画。2、教师总结方法:(1)构图。A、确定主景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2、教师出示一些同学们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想选择哪一首古诗配画,准备怎么画?1、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构图要素,色彩运用等2、交流、汇报小组的讨论意见3、明确配画要领4、学生畅谈创作思路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古诗配画的特点突破重难点深入体验感受培养学生能力为创作做准备。四、范画欣赏师: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