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doc

上传人:janny 2011/5/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一)外部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加入WTO后,形势将更加严峻。这表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会拒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比如,我国的汽车工业仅整车厂就有100多家,但全年的总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外国一家中型企业的产量。全国企业500强的销售额之总和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一批跨国大企业正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其子公司25万家。这些企业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产品研究与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左右,但其销售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并且从行业集中度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企业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看,全球500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二)内部原因
通过国外研究论证,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和交易费用等因素促进了跨国经营的出现或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根据海墨和金达莱伯杰(Hymert and Kindleberger)的观点,跨国公司拥有某些垄断优势,诸如:(1)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2)对某些原材料来源的垄断;(3)经济规模优势;(4)对销售渠道的控制;(5)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促成了跨国经营或外国直接投资。邓宁(Dunning)提出的OLI模式,认为所有权优势(Ownership)、位置优势(Location)和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是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的行为或外国直接投资的要素。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中国已经有了像中国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首钢集团公司、金融业的中国银行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以海尔、康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更是先行一步,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海尔集团早在1991年,就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他们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观念推出3个1/3的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外销售1/3。目前海尔以在国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3万多个,产品出口到102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很落后。目前,世界上共有跨国公司6万多家,其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达50多万家。这些跨国公司富可敌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国际贸易的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跨国公司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世界商品贸易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