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立产能指标之产能指标的衡量方法 ====================================================================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用最少的成本费用,带来最多的收入。对于运营来说,就是怎么用最少的钱生产出需要的产品/服务。当然,产品/服务是需要满足客户需要的规格,也就是价格、时效、品质和购买体验。对于运营管理来说,尤其服务业,就是如何管理人力,用科学合理的人力配置,来完成这些工作,同时成本最低。也就是说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投入,完成这些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而产能指标就是这种管理能力的衡量。对于服务业来说,运营成本常常包括人力成本、职场设备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业务费用、专项费用和其它费用,人力成本通过占比超过50%。并且职场设备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也常常是由人力驱动的,也就是说人力越多,这两项成本越多,人力越少,这两项成本越少。而人力成本再加上这两项成本,常常超过总运营成本的80%,故科学的设置产能指标,以管理人力就变得很重要了。但是如何设置产能指标呢?常常包括一下四个问题:(1)评价目的:产能指标是服务于哪种管理目的?(2)建立方法:按照什么角度建立产能指标比较合适?(3)衡量方法:产能指标如何衡量?也就是如何衡量完成的工作量,如何衡量投入的人力。(4)统计口径:投入的人力应该用什么口径,完成的工作量应该用什么口径。只有很好的解决这四个问题,才能很好的设置产能指标。 1、产能指标的评价目的前面的文章仔细整理了产能指标的评价目的,得到的结论是产能指标评价的是配置的运营人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 2、产能指标的建立方法前面的文章分析了应该按照一个什么角度来建立产能指标,得到的结论是按照组织结构而不是业务流程建立产能指标会比较好。下面将解决下一个问题,即产能指标的各个因子应该如何衡量? 3、 产能指标的传统衡量方法前面已经得到结论:产能指标的评价目的是评价是否已最小的人力投入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即配置的人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产能指标应该按照组织结构而不是业务流程来建立。同时,我们也知道产能就是工作量和人力的比率。那么工作量如何衡量呢?投入的人力数量又应该如何衡量呢?在目前的情形下,产能指标常常直接用完成的件数来衡量完成的工作量,用投入的人力个数来衡量投入的人力。并且认为这个方法是理所当然的,产能不就是工作量与人力的比率么?用件衡量完成的工作量,用个数衡量投入的人数不是很正常么,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首先对于工作量。现在常常是用件数来表示,一件产出代表一份产出。一个业务流程可以直接用该业务的输入件数来表示,但是一条业务线常常会生产多种产品,各种产品常常会有或多或少的一点差异;此外,一条业务线的工作量常常有不止一种来源,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多渠道销售,不同渠道产生的工作量,虽然都看作一件,但是这些件之间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差异。当然,干相同的一件,也常常会花费不同的时间,也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呢?现在的做法就是用加权的方法尽量的消除前两种差异,而后面一种差异常常不考虑。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定加权系数,当然现在更多的是拍脑袋确定一个大概的系数。按照组织结构而不是业务流程来建立产能指标时就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部门,常常会为多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