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6
文档名称:

毕节试验区回顾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306KB   页数:1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毕节试验区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dreamclb 2019/7/1 文件大小:3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节试验区回顾与展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节“试验区”回顾与展望策划:余大亮主编:吴愿学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毕节地区试验区办公室中共毕节地委党校毕节地区行政学院科学发展观在贵州的最早实践(代序)赵友良【实践】 1988年6月6日,在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正式成立。从此,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人民,走上了一条开发扶贫奔小康的发展新路;从此,毕节人民奏响了一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颂歌;从此,毕节发展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16年:远见卓识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主要内容的毕节试验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创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愈益尖锐的贫困、生态、人口问题深入研究后形成了广泛共识:通过高投入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必须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又不造成后代人生存需求的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88年6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同志为改变毕节地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增长失控状况,作出了具有创造性和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安排,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对边远贫困山区探索健康协调发展的路子,具有重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发展观实践硕果累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立和实践,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进行探索和实验,使毕节经济社会走上了粮食、人口、生态、资源和环境统筹发展的道路。——综合开发实力增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2003年,,%;,;财政收入20亿元,,从全省后列跃升到全省第三。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226元上升到2003年1473元,%,,与全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培训有新突破,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入,恶劣生存环境地方的农户异地搬迁成效显著,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渐加强,2003年全区劳动力输出达7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16年间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投资总额从占全省4%左右提升到11%以上,大纳公路、贵毕高等级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等已建成投入营运;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等的城市供水和污染治理项目已经成功;草海污染治理和综合开发的国际合作进展顺利。——生态恶化初步遏制,结构调整大见成效。16年中,全区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500多万亩,,%(按现行统计口径)%。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15平方公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充分保护相结合的体系日趋形成。全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口控制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6年来,%%,‰‰,16年间少生近82万人。毕节、大方、黔西、金沙四县市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区域综合性大学毕节学院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新建、改造了5775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完成了7个县的光纤传输工程,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让毕节人民特别不能忘怀的是,为了支援试验区建设,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还专门组建了专家顾问组全方位为毕节发展出谋划策。16年来,顾问组众多专家为实验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无止境毕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过长达16年的不懈努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机遇,将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展现在毕节人民面前。——试验区将继续探索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到试验区成立20周年即2008年,全区GDP和财政收入在2003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314亿元和40亿元以上,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900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并开工建设一定规模的煤化工产业。——试验区将加大扶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1981公里。基本建成8个县市城区防洪工程,自来水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和毕节城市河道清理,煤气工程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万人以上规模的小城镇,城镇人口达到120万人。——试验区将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到2008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