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归纳如下: 要素概念种类主体(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公民(自然人);个人包括个体户、农户和合伙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客体(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1)物,包括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不包括:阳光、空气、自然灾害等(2)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第一,知识产品(智力成果):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知识产品本身没有实物形态,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证书、书籍、录像、录音等;第二,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育比赛的名次等(3)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营管理行为等(4)人身,包括人体的部分和整体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1)权利,如继承权等(2)义务,如纳税等(三) 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法律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也有权对其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3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其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4地方性法规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4、某些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1、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是地方司法依据之一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1、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2、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自治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据6特别行政区的法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7行政规章部门(部委)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1、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行政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政府规章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4、某些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1、上海市旅馆业管理办法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8国际条约国家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国际条约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2、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具有同样的拘束力;3、国际条约也是我国法的形式之一。(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2)根本法和普通法——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就是宪法,普通法泛指宪法以外的所有法律(3)实体法和程序法——法的内容(4)一般法和特别法——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类(5)国际法和国内法——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6)公法和私法——法律运用的目的(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 (四)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总结如下:序号途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选择方式1仲裁适用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2民事诉讼3行政复议适用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不平等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经济纠纷(1)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起诉(2)有的则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诉讼(3)还有的则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由行政机关对纠纷作出最终裁决4行政诉讼(五)仲裁的基本原则   ,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不予受理。(六)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注意】以上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七)行政复议适用范围 (掌握,利用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