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题活动如何发掘新闻-新闻学主题活动如何发掘新闻 刘娜独家首发《兴致勃勃来开会会上丢了乌纱帽》报道,引发央视新闻联播及各大网站跟进报道,掀起劲风厉势“反四风”小高潮。大胆还原民主生活会现场“麻辣批评”,随后跟进辣批是否起效,报道甫一上网即被各大门户网站弹页推广,形成持续关注。刚刚过去的15个月里,湖北日报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在全国新闻同行中独树一帜,实现了新闻价值与宣传效果的有机统一,受到读者、网友和活动参与者的一致称赞,原因何在?一、用新闻的眼光打量活动,建立日常化、板块化新闻运作机制去年7月视察湖北,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三个自始至终”的要求。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8月初,湖北日报在3版推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版,打报眉,和常规新闻版一样在工作日推出。活动期间,湖北日报共计推出群众路线新闻版318个,在全国省级党报中首屈一指。版面有了,该装些什么内容呢?把活动办的简报、文件往里面堆,显然不符合新闻规律,如何做到上下满意?湖北日报深入研究活动进程,在栏目设置上下功夫,先后推出“边查边改见成效”、“聚焦民主生活会”、“整改进行时”、“群众的呼声我们的责任”等栏目,将日常新闻版块化,同时对稿件坚持新闻标准,要求鲜活接地气,不能堆砌材料语言。阳新报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月13日,记者参加阳新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大会时,被活动现场处理干部、上班玩游戏也会被免职等做法深深震撼,第一时间联系主编,找准了新闻角度。可以说,如果没有群众路线报道常态化的新闻运作机制,一个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大会的报道想见报很困难,记者一般不会到现场采访,不到现场,这样鲜活的素材就不可能挖掘到手。坚持用新闻的眼光打量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湖北日报还及时刊发了《开会无故缺席督导组长“下课”》、《黄冈一单位民主生活会被现场叫停》、《曝光的问题让厅官坐立不安》等单体硬新闻,成为当日网上热议焦点。这些新闻能够引起读者关注,其本质原因,在于“新”——这样的做法,是此前闻所未闻的,因此能撞击人的心灵,引发共鸣。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一次深刻的整风运动,对干部思想行为的冲刷洗礼和矫正纠偏前所未有,所以,其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转化成新闻以后,必然引起群众高度关注。湖北日报建立了这样的板块化、日常化的新闻运作机制,群众路线真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也不足为奇。二、紧盯活动进程,小切口介入、做长新闻链教育实践活动分层分类推进,“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群众路线报道也要遵循活动的逻辑。报道群众提出的意见问题后,跟进其改进效果也成为报道的逻辑。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推出的“麻辣批评是否起效”报道。进入民主生活会报道环节后,湖北日报先后推出了13个常委联系点的民主生活现场报道,从面面俱到到点上切入,各种类型的报道占据了一个时间的网络头条。略举几个标题:《人们叫我“躲市长”、“拖市长”》、《县委书记收到的批评最多》、《辣在脸上,更辣在心里》,报道的火辣程度可见一斑。民主生活会结束了,是不是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有!群众看着呢!关于民主生活的报道也不可能就此做结。湖北日报从民主生活会上反映出的干部的衣食住行等小切口问题人手,回访民主生活会现场,采访受到此类批评的干部的作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