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杜牧《赤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牧《赤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7/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牧《赤壁》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牧《赤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见课件)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三)读懂诗意 1、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锈蚀。将:把,拿。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 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补充资料①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②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