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对于这样一篇“老”课文,如何设计教学更科学,更富有新意,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是需要教师反复探索的。莫泊桑是一位擅长揭发剖析人物内心的小说家。他不是在人物的外貌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内心去揭开丑恶的灵魂。心理的揭示,又不是靠直接的心理描写。因此我依据莫泊桑小说的语言特点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 、在教学设想中,化繁为简,长文短上。巧妙的设计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些人是什么样的形象,最后通过全文小结再次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二、具体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1、跳读,由“称呼”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2、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3、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4、说读,表达自己对小说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的放矢。正因此通过初读感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构想见到有钱的于勒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通过合作质疑,培养学生的善思和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字词句段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品词赏词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表达的能力。而且每一问题的解决都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三、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理解文中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在本课中,我对文本的关键词“称呼”等进行了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朗读进行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的有效探究。本课时定为一课时,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也于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我先让学生找有关人物语言、神情的句子,特别是有感情地读“称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了解故事情节。如投影品析各类称呼;如品析文中“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一句时,短短的一个“唉”饱含了菲利普怎样的感情?对于勒急切盼望,未见于勒归的失望与希望。为什么那样盼望于勒,这时的于勒是怎样的于勒?所有的一切的期盼源于一个“钱”,全都浓缩在这长长的一声的叹息里,由一个小小的“唉”字让菲利普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对人物、主题把握好之后,我认为这一阶段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