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部访谈记录 1二航局局长王海怀访谈内容总结 1党委书记汤永生访谈内容总结 9经营副局长蒋昌贵访谈内容总结 12总会计师何正平访谈内容总结 16办公室王主任访谈内容总结 21企划处长钱辉访谈内容总结 24人劳处处长封加均访谈内容总结 28安监处吕处长访谈内容总结 31公安处处长刘建贺访谈内容总结 34合同处张李英副处长访谈内容总结 35监察处慈处长访谈内容总结 39宣传处处长汪国梅访谈内容总结 42营销处处长王革新访谈内容总结 45组织部莫汉清处长访谈内容总结 48审计处刘东进处长访谈内容总结 50工会办主任喻艳芳访谈内容总结 52财务处长金李晨访谈内容总结 57工会主席陈芳龙访谈内容总结 60总工办主任杨昌维访谈内容总结 62工程处处长刘齐辉访谈记录 64设备处处长李明访谈内容总结 67五分公司赵峰经理访谈内容总结 70五分公司企管部部长王玲访谈内容总结 77水工公司总经理王翔访谈内容总结 78五公司项目部郑永生项目经理访谈内容总结 80外部访谈记录 83中港集团企划部刘文生总经理访谈内容总结 83湖北省交通厅综合计划处施载玲副处访谈内容总结 86内部访谈记录二航局局长王海怀访谈内容总结时间2004-7-9被访谈人王海怀被访谈人部门职务局长电话手机Email提问人古文韬记录人王津津主要内容:Q:二航局今后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A:占领建筑高端,成为以建筑为主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大土木概念,以后企业应该进入相关产业多元化,以建筑为主体。目前缺乏综合性人才,目前只是施工性企业,比较低端,缺乏特大型项目设计、施工、咨询的能力,希望以后成为包括融资,策划,设计一体化的企业。Q:希望在国内所具有的行业地位是什么?是领导还是跟随?A:国内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监理)是分家的,相对设计院处于一种控制性地位。而在国外,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设计能力,具有施工管理,项目策划,设计等能力。等于为业主做一条龙的服务,包括融资等。而国内都是分开的,都由不同单位来做。从施工角度来说,尤其是交通业,我局是处于领先地位。特级企业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我们处于中间位置。特级企业已经是建筑业的金字塔顶端。我们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比如桥梁业,我们是很有优势的。二航局在国内是叫得响得品牌,很多国外公司也是主动找上门来,如果没有实力,他们是不会的。Q:各子业务的收入结构A:以前,路桥占60%-70%,水工、港口占20%,其他还有市政及其他占10%等。我们期望未来5年市政比例能超过水工。市政主要是指地下工程,地铁隧道等。我们希望发展房地产业务;高端的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投资,期望成为盈利比较高的业务。但是,我们不作单纯的投资,这种项目投资回报期比较长,而且需要一定规模经济。二航局以前注册资本金一个亿,现在有所增长,单纯投资不行,但是可以用投资带动项目施工,前期就可以收回一定回报。高速公路投资30%资本金,70%可以银行贷款。局里现在高端项目比较少,产值只占三分之一,但利润占了80%。所以显示了高端项目的高回报。局里以后业务板块希望施工投标业务一块,投资BT,BOT一块,相关产业多元化一块。Q:中港集团内部的分工以及集团的支持A:就施工来说,中港集团业务包括航务系统(港口,码头),和航道系统,港口水工行业属于比较垄断行业,国内有资质的就几家。不像公路建设那样开放。还有集装箱制造,如香港振华和上海港机等;在路桥业务方面只有二航局最大,以后有可能集团推动二航局上市。集团对于路桥板块很支持,对路桥投资比较大。比如在山西投资30亿的公路,由二航局施工;重庆投资20亿的桥,也是二航局施工。Q:相关产业在管理上是否有不同点,二航局是否采用不同管理方法?A:目前企业在财务策划,公路投资上,局里没有发挥优势;此外,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希望有财务金融专家来策划。但是,我们的优势是懂业务。二航局的财务以前就是核算型,真正管理型财务缺乏。比如全部资金都放在项目部,项目经理权利很大。近几年,才把财权收回放到局里。现金流以前都体现在几个项目上,没有发挥优势。现在局里上了用友的ERP,希望优化现金流。但是改变并不彻底。实际统计目前上应该有4个亿资金存量,实际上只有1个亿。最难的是缺少融资操作人才。房地产投资要与城市投资规划配合,有前瞻性,锁定客户群是谁,带来的价值是什么都要设计。这些是核心的东西,和以前的建筑施工不一样。这些都是知识的价值,关键还是人。当然,我们也不用直接进入,可以和别人合作。比如和民营企业合作成立一个公司,他们缺少资金平台,我们可以提供,他们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因此,关键还是改变人员结构,锁定一个规划后,就要有人力资源配套,财务配套。比如,全局子公司检查可以发文件,但是合资公司就有可能出现管理真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合资公司?局里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