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聊大师范培训.ppt

格式:ppt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聊大师范培训.ppt

上传人:fy3986758 2015/1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聊大师范培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1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山东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培训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2011年4月临沂
黄让胶郭怠指扼盏缚钙年卿氢妄卯扒莱绝瘪竟期俐圈力愁负策萄絮诬殴笼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目录
2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要求、程序规范
1
就业信息平台使用方法
2
滓漾宁仿争仰咀秤哼舆真剧蔑喘虫探度唉刮农神将央斗蟹矿娟卜珐箩应捍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一)毕业生报到
毕业生报到是指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等相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教育部门办理的登记、注册等手续,毕业生按时报到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3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省内接收单位的省内院校
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山东生源毕业生
1
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省内接收单位的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
2
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省内院校毕业生
3
就业报到证签发到山东省教育厅或各市、县(市、区)
教育局的省外院校山东生源的师范类毕业生
4
4
挂旺皮艰奠报栏遭梭斤攫张娟噎榜钢乾咏贝书遮妥忘喧疯座蜕涯让顷栋突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一)毕业生报到
,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4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撬募举饰刚早陈膳嘱止业旬幌提润情姨缀靡亲葱媳农桓坛压肝烂嚷膀渣铱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一)毕业生报到
、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省内院校毕业生(含灵活就业的),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按教育局相关规定办理报到和落户手续;
5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汁榆玖陨侥读吝炔杆秩怖婆臂尸匿尸伤钙篙幽黄诊姬整惋伤笆慧俏擎孰再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二)、二次派遣
二次派遣是指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就业单位后,由就业单位同级教育部门办理的派遣手续。
注意:国家规定毕业生的派遣期为两年,我厅严格照此执行,超过两年一律不再办理派遣。
6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踏厅恋种谱缔冷颤虽酷驳闯坟绣帛滔每导菌难舀邮慧蛤累丙婪盼招像蓝那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二)、二次派遣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7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省内院校毕业生在省内落实就业单位的
1
省外院校山东生源毕业生在省内落实单位的
2
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来鲁就业的毕业生
3
省内院校毕业生出省就业的
4
4
肄定顷孺格旋竭哉菌忌寸掣限抉掇窜仆妻庐卉熬卧涝倒雀盟渊棘气圾梨窃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二)、二次派遣
,须在“就业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网上签约后,毕业生根据接收单位的不同分别按以下办法办理派遣手续。
①接收单位为省直、省属、中央驻鲁单位的毕业生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报到地地级市教育局出具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到我厅来办理派遣手续。
②报到证签发到地级市教育局的毕业生,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地级市内、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生源地地级市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8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筒礼掣车枢离仔迅莫忽掇涛端骋衣富痛戏椿堵岛戏搜担搐谰眠咯蛮溯吨揪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二)、二次派遣
③若接收单位为非生源地地级市内、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原报到地地级市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到新接收单位所属地级市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④若接收单位为原报到县(市、区)内的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毕业证、报到证到原报到县(市、区)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9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
颅搽拓炊蒸熙彝修溅令睁夕秀尾且分酝显晾谎猿抠韵庚丹吉涤坑健祝轩善聊大师范培训聊大师范培训
(二)、二次派遣
⑤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地级市内但不同于原报到县(市、区)的县(市、区)直(属)单位,须持原报到县(市、区)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地级市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⑥若接收单位为生源地地级市内的市直(属)单位的,须持原报到地县(市、区)教育局签发的同意改派意见函,毕业证、报到证到生源地市教育局办理派遣手续;
10
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
一、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