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1《论语》六则偃师市直中学作家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曾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倡德治和教化。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zōuyì《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书。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论语》有不少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成为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课文学习1、明确字词音义《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2、听录音、读课文论语六则(朗读).swfyuè愉快yùn怨恨、恼怒wǎng迷惑不解dài指学业陷入困境zhì记Lún编纂3、理解课文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时常温习知道了解但,却,表转接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参考译文:先生说:学习后并时常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先生说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表顺接)理解、领会wéi,做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思考迷惑不解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参考译文: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先生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即:以何译为:以什么称做聪明以……为耻比自己低下的人因此参考译文:子贡问:“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的事,因此被称做‘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住满足教导厌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相当于“呢”,表示反问表少数,不是确数一定在其中长处,优点选择他们不好的或缺点参考译文:先生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长处加以学习、他们不好的加以改正。”4、找出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态度的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为人处事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复习学思结合勤学好学虚心求教乐于交友宽容他人4、完成课后练习三5、相关成语:愠殆识厌何以字词读音意义例句例句译文yùndàizhìyànhéyǐ怨恨,心里不满危险记,记住满足凭什么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思考而不学住它学习但不感到满足孔文子凭什么被称做“文”呢?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三人同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