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关于“三礼”中的孝道思想浅析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三礼”中的孝道思想浅析的论文.doc

上传人:jiqingyong11 2019/7/3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三礼”中的孝道思想浅析的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三礼”中的孝道思想浅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关键词:《周礼》《礼记》《仪礼》孝道论文摘要:中国的孝道始盛于西周,周人治理天下也已将孝道作为其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论但其中所富含的孝道思想反映出孝道在西周的盛行,对后代孝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孝道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孝道大行于四周,从一些典籍及金文资料中可以找到文献证据,其中“周礼”中关于孝道的记载十分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周的孝道观念。《周礼·地官·大司徒》日:“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日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日六行孝、友、媚、娴,任、恤;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六行”之一的“孝”,贾疏日:“善于父母为孝。”《礼·地官·师氏》谓:“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其对“孝德”的解释,是从生命来源的角度涉及到孝的产生和创造生命的父祖。由贾疏知,“孝”作为“六行”之一,是向万民施以正面教育的内容,如有不孝不友者,会有刑加之其身。“师氏”之职则以三德——至德、敏德、孝德——及三行——孝行、友行、顺行——孝国子(《倜礼·地官·师氏》);“大司乐”之教圈子,又以中、和、祗,庸、孝、友为先(《礼·春官·大司乐》)。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周代的各级官吏治理人民,大都是以教化为务,尤其重视民德,而在这里孝道是关民德的重要方面。《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由此看,周礼虽号称“经礼,曲礼千”,但大体上可分作上述八大类。而此八类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关系。《礼记·中庸》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在这“五伦”中,父子、兄弟、大妇三伦属血缘关系,君臣、朋友二伦属政治关系。而仁、义这是处理这两类关系的准则,其中仁是处理血缘关系的,以亲亲为基本内容,包括孝、慈、良、顺、友,悌等伦理道德范畴;义足处理政治关系的,以尊尊为基本内容,包括忠、信、节等伦理道德范畴。礼记·祭在曾子论孝道时说:“礼者,履此者也。”孔疏日:“履践履也,言欲行礼于外者,必须履践此孝者也。”这是说礼是用以实践孝道的,是孝道的表现形式,孝道是礼,尤其是有关家庭血缘关系的礼所表现的重要内容。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三礼”中关于礼的记载的分析,来具体论述其中所蕴含的孝道思想(一) 冠礼足表示男子成年而举行的仪式,它的形成比较早,创制于原始社会。到了西周,其变成了礼的一大类,即所谓的“八纲”(冠、婚、丧、祭、朝、聘、射、乡)之一。《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日弱、冠。”又说:“男子二十,冠而字。”l记·檀弓_匕》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由此可知,冠礼是为男子二十加冠并命字之礼。《周礼·士冠礼》讲的就是周代贵族家庭中,男子成年加冠仪式的全部过程。冠礼中晟值得注意的就是,行礼必须在宗庙中进行,而且要祭告祖先。《礼记·冠义》说:“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