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土地荒漠化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荒漠化教案.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9/7/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荒漠化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荒漠化》邢台三中段艳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土地荒漠化含义,类型,分布,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2)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土地荒漠化类型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各种类型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惯。【教学重点】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分析不同荒漠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防治的策略和措施【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课时安排】:20分钟【教学手段】: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视频导入: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自然引出《土地荒漠化》主题多媒体展示4幅图片,(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土地盐碱化),引出本课探究问题。(师)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则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是指气候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分析一般环境问题的方法(学生活动)不同类型的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1,,展示交流,教师点拨(一)石漠化1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地区,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一代。岩溶地区(云南,贵州,广西)2成因:(1)自然原因:地形坡度大;土层瘠薄,持水能力差,植被覆盖率低;多石灰岩,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2)人为原因:陡坡开垦和过度樵采,大量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3危害: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使人民生活贫困。4防治措施:(1)植被恢复工程,如封山造林种草;(2)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如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多种能源;(3)生态移民工程。(二)红漠化1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2成因:(1)自然原因:南方山区丘陵,地表起伏大;南方降雨丰富,对地表的冲刷力强;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2)人为原因:人多地少,过度开发,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3危害: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使人民生活贫困。4防治措施:封山育林,立体开发,发展沼气,小水电等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三)土地盐碱化1分布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2成因:(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3危害: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4防治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采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四)土地沙漠化1分布地区: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区2成因:(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少(2)人为原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