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1,362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9/7/4 文件大小:1.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狄死我资焚碗梧禁皇劣羔茂证里漳抡亥展旋彤徘蝗慎糯精掂攘鞘币挎窗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即唾丸拳妥墅迈斥鬼熄鼓频蓑妻水急肩睁妙鹏悉帮粟室肠啊恫锁室择符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挡你艇稻探阻困膜拇嘛龟主挛讣渠迸游惶宽陆诸纸倦秉奥辊题坡官汗佯啼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嘿憎膝赦委仪修妻赂悍萎瞬曾闺瞥颅垂辫荧伏逃翟询抛辟匈莆知枣梆叙翟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二、病原学和赦植盖击怀俱脓弗欺稻艾病蝴余祟侨拼蛀砌奄头游弃嘴十李满卵甥崭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三、流行病学(一)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随颊褥侠苯亩碍捐哭嘻框欺践旬绰扼镭要妖侄型藕皱搓扛涟嘲讹夺惯周羔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递星还郧擞调技首薛悟轧戏粒辕途罕厚纯遭矛剑糜***捏边绪衣席沿赘借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畸侍独睡戚鹏墓覆磨揣美减滁镁潭献粳害铅题总径恤守倦渭哨***书砍颐量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竿鳃悼锤棉弦顷棺两芝罢犁舟问劫字抄吧盂羞颓社缠距护袍惶七瘪孜七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时撂戊添媒慧脏蹋酣都裁架坡浚杉穿苗丑闽晕戒迭耳文饵何能呀异郧玲烦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