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9
文档名称: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687KB   页数:19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docx

上传人:jq4846 2019/7/5 文件大小:6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译序1910年一个春日的下午,美国“文学的林肯”马克·吐温终于走完了他艰辛的人生旅程,永远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严肃思考的世界。他的去世引起了千千万万热爱他的读者的深切悲痛,为了让他的同胞向他们最亲爱的人告别,他的灵枢停放在纽约长老会的教堂里,成千上万的人排着长队在灵前走过,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在这位“幽默大师”留给后人的等身著作中,最有名的是两部历险记:《汤姆·莎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这两部作品堪称美国文学宝库中的双壁,但世人对后者的评价尤高,认为它是“美国唯一的经典著作”,“世界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说:“整个当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写的一本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书⋯⋯它是整个美国文学的来源。这是一本空前绝后的著作。”(《非洲的青山》)据说海明威生前每两年都要重读一遍这本书。现代著名诗人艾略特认为,马克·吐温所塑造的哈克·芬这个形象具有永恒的典型意义,他说:“是否能设想出一个比浮士德更典型的德国人、比堂·吉河德更典型的西班牙人,比哈克·芬更地道的美国人来呢?其实这些个性中的每一个皆可谓独特的原始典型,它们已被载入对所有民族和所有时代都有意义的人类神话。”(《美国文学和美国语言》)马克·吐温原名塞缀尔·朗荷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生于密苏里州的弗罗里达镇,长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小城汉尼拔。在他的两部历险记和《密西西比河上》等著作中,都有他对这个小镇生活的回忆。他父亲是个不得意的乡村律师和小店主,家境不宽裕,马克·吐温从小就经常帮助家里人于杂活。12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在青年时代当过印刷所学徒、排字工、送报人、轮船上的水手和领航人等,这些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的许多作品都以这些地方为背景。1863年,他开始用“马克·吐温”为笔名发表作品,这个词是密西西比河上水手的行话,意为“水深两碍”(12英尺),一般轮船可以在这样深的水域通行。1865年他在纽约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弛名的跳蛙》,这是一篇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短篇小说,生动地表现了当时正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群众幽默,加之用充满了美国俚语的口语体写成,在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上摆脱了英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因之风行一时,使他名闻全》(1869),《艰苦岁月》(1872),《镀金时代》(1873)(与人合写)等著作。1876年,马克·吐温发表了《汤姆·莎那历险记》并引起轰动。同年即开始写《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入》,由于素村枯竭,无法写下去,只好暂时搁笔,1882年春,他花了六个星期,乘轮船沿着他青年时代所经过的路线,重游了密西西比河,这次旅行勾起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翌年,他续写此书,增加了格兰其福和薛柏森两家仇杀的情节,1884年,此书首先在英国伦敦出版,第二年才在美国出版。起初,这本书的命运并不佳,有些人攻击它“是一部粗野下流的书”、“教人撒谎、鼓励偷窃”,“亵读宗教”,“文法错误,语言不纯”,曾一度遭到查禁、销毁,直到本世纪初,此书才在美国普遍受到重视。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1861一1865)以前。主角是曾在《汤姆·莎耶历险记》中露过面的哈克,因不堪醉鬼父亲的虐待,成天在外游荡。一天遇到从种植园逃出来的黑奴吉姆,哈克就与他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打算帮助他逃到废除了蓄奴制的地区去。他们在漂流生涯中,一次又一次逃脱了白人的追捕,经历了许许多多惊险、怪诞的事,遇见了各色各样的人,其中有杀人越货的强盗、互相仇杀的南方贵族、冒充国王、公爵的江湖骗子,聚众滋事、滥用私刑的乡民等。他们一路上还要与大自然搏斗,烈日的灸烤、暴风雨的袭击、洪水的困扰⋯⋯而这一切又给他们的漂流增添了惊险、浪漫的色彩。他们俩互相帮助,相依为命,虽然肤色不同,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吉姆被白人抓走,关押在一个种植园里,等他的主人来把他领回去。哈克在汤姆的帮助下,救出了吉姆。吉姆为了照顾受伤的汤姆,不愿丢下他们只身逃走,又重新落入白人手中。最后吉姆的女主人临终前大发善心,让他获得了自由。我们随着哈克和吉姆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漂流,在我们眼前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生活画卷。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以反对蓄奴制的北方取得胜利而结束,但在美等、政治民主”的新局面。在马克·吐温写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80年代,广大黑人仍处在被奴役、被迫害的悲惨境地,奴隶主的阴暗心理和他们的冷酷残忍并没有“随风而去”,在美国每年都有许多黑人被白人用私刑处死,一页页的历史都被奴隶主法权思想所血染,所以当时表现反对种族歧视、呼吁人道主义的主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克对黑奴富有同情心,但又受到宗教的欺骗宣传和种族歧视思想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