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文档名称:

雁南飞——黄宗英传.docx

格式:docx   大小:670KB   页数:1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雁南飞——黄宗英传.docx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7/5 文件大小:6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雁南飞——黄宗英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容提要黄宗英一直深受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并被记者追踪不舍。本书便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她丰富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她出生在一个飘零的知识分子家庭,十六岁走上话剧舞台,不久又走上银幕,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她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同时又写了大量的电影剧本、报告文学、散文⋯⋯以火样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在她的爱情和事业里,充满了难以想象的悲剧情节,她承担着做梦也想不到的而又令人钦佩的“角色”。她不是弱者,但有时却陷入迷茫;她不是强者,但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直勇敢、乐观地向前走着、走着⋯⋯责任编辑:陈先法封面摄影:陆震伟封面设计:版面设计:陈平雁南飞——黄宗英传姜金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绍兴路74号)新华书店经销上海市印刷六厂印刷开本850×11681/,0001996年9月第1版1996年9月第1次印刷印数1—3,000册ISBN7-53211456-2/I·1146定价:(沪)新登字103号黄宗英传1青春的恶梦晚霞,以它橙红色的光辉,映照着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映照着美丽的街心花园。一朵朵紫红色的郁金香开得正艳,微风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西柏林的傍晚,竟也是这样清丽、迷人,透着大自然赋予它的魅力。地平线艺术节的活动,安排得极其紧张,黄宗英每天都是在匆忙中度过的。除了开会、游览之外,还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同各国的作家、艺术家们交谈。只有晚餐后轻松些,能有一点时间散散步。此刻,黄宗英漫步在街心花园里,她第一次来到西柏林,但对这个城市并不觉得陌生,仿佛漫步在上海的外滩,又仿佛漫步在深圳蛇口的海滨,甚至还听到了那熟悉的涛声。突然,一群白色的鸽子飞落在她的面前,咕咕叫着,有的点头,有的亮翅。啊,一群多么纯洁、多么可爱的生命啊!黄宗英欣喜地蹲下身,张开了手臂,一只鸽子立刻理解了她的心意,轻捷地飞上了她的手掌。黄宗英捧着这和平的象征,会心地笑了,笑得那样畅快,笑得那样甜蜜。这时,有两个少女走到黄宗英的面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她说:“您好!我们⋯⋯是学汉语的,学汉语的。在艺术节的朗诵会上,我们认识了您⋯⋯您的作品《小木屋》动人,您的朗诵也动人⋯⋯”“您是作家,又是演员,现在又当经理?”黄宗英微笑着点点头。“您所走过的道路艰难吗?⋯⋯我们想知道。您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迷人吗?⋯⋯”望着这两个可爱而又天真的少女,黄宗英想用最简练的语言答复她们。于是,便亲切地说:“我小时候,是个丑丫头,懂吗?长得不好看,嗯,是个丑小鸭。我的青年时代是当演员,演话剧,拍电影,我生活得很苦,苦极了,像吉卜赛人,一点也不迷人。”两个少女睁大了惊异的眼睛⋯⋯夜里,黄宗英又失眠了,她一连吃了两次***,都未能入睡。那两个少女的问话,不知为什么总响在耳边:“您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迷人吗?⋯⋯”啊,黄宗英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几十年来,她没有时间去回忆。就是在那可怕的动乱年代,造反派和工宣队逼她写交代材料的时候,她也回忆不全,因而常常遭到训斥:“你不老实,装糊涂!”一九八五年七月,我在深圳蛇口采访她的时候,几次请她回忆一下童年,可她总是讲得很简单,似乎童年的生活已经淡忘了。但是有些事情,她又记得那样清楚,清楚得令人惊愕。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三日,不知是不是倒霉的星期五,我来到人间。我是属牛的,必定也是哭着来的。微笑面对人生,当是在“识透愁滋味”之后。父亲黄曾铭于清末留学日本,是电话局总工程师。我却没有继承电与工之遗传因子。母亲陈聪,贤惠慈爱,上过女学。能课儿以“孟子曰”、“臣密言”、“Father”、“Mather”⋯⋯幼年,启蒙于北京西城京师第一蒙养园。我长得丑,淘气还淘斜了眼。后经名医孔伯华大夫治疗:日贴薄薄牛肉片于眼角鬓边一侧。小学毕业时,眼珠渐渐正过来了,现在已闹不清哪只眼睛曾斜过。我将此情告诉过记者们,彼等皆不忍揭我之丑⋯⋯黄宗英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他们从小感情就好,一直亲亲热热的。她九岁时,父亲不幸患伤寒病故了,于是,家境陡落,全靠两个姐姐工作扶持家庭。经济拮据,母亲只好卖掉心爱的首饰。黄宗英特别心疼病弱的母亲,尽管还是个小孩子,却很懂事,常常帮助母亲洗菜、拣煤渣、糊袼褙、补袜子。还能站到小板凳上,握着大勺炒菜。黄宗英说,她的父亲是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是的,这位年轻的知识分子留学东瀛,效法西洋,欣赏古风⋯⋯他的善良和质朴,也展现了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的美德。记得五岁那年,有一天爸爸正带领我们在院子里爬树,这时上小学一年级的哥哥,从门外带来一位小同学,此人就是孙道临,当时他的名字叫“以亮”。孙以亮身穿长袍马褂,少年老成,看着爬在树上的我们,连连点头,操着大人的口气说:“小孩子不淘气不聪明!”那个逗劲,惹得爸爸放声大笑。爸爸从北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