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建立中国最严格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环境生态论文关于建立中国最严格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局部地Ⅸ出现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现象,严重威胁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在地下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从地下水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地下水环境统一管理、污染源调查与监测、污染场地的管理与整治、资金筹措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7条关于构建我国最严格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议。关键词 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保护制度:污染治理体系文/井柳新刘伟江王东张涛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全国30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83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半以上为地下水型水源地。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局部地区出现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面对我国严峻的地下水环境形势,构建最严格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我国地下水环境形势严峻地下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与2012年相比,有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水质综合变化以稳定为主,%。《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披露,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存在地下水重金属、有机物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是汞、铬、镉、铅、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经济发展给地下水环境保护带来压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率大大提升,地下水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升级。1978-2011年,;城镇化率由18%增加到51%。城镇化建设改变了地下水天然人渗补给条件,减少了地下水补给量,同时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提升,一些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导致地下水位骤降,出现漏斗区域,并造成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另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地下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根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2月下旬至3月开展的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涉水的25875家排污企业中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58件,对其中88家企业处以罚款,总额达613万余元。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现有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地下水资源保护相关制度。一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确立“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二是水权交易制度。获得取水权的单位或个人通过各种合理措施节约出的水资源,可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水的使用权有偿转换。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制度。一是污染源普查及数据更新制度。2010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