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2)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3)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4)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6)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写?(学生写,教师了解学生写的情况)。(8)观察板演的等式,问:等式中的符号代表什么,如:○+□=□+○,教师就提问:“□”和“○”都代表什么,○+□=□+○表示什么呢?(代表任意的数)……小结: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2、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第1排的两题填好。96+35=35+□204+□=57+204指名回答,为什么?(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46+59=46+5990+10=5+95[没有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号两边的加数不同。](3)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加法找出了一条规律(加法交换律),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加法的另一条规律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同学们根据例题这幅图再算一算“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会列式吗?(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第一步先求什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表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