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节能规范学习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上海气候特征在我国建筑气候区域中,上海处于第Ⅲ建筑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小(4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室内热环境热舒适度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住宅室内人体热感受的环境因素总称,由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表征。居住建筑采暖、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及换气次数标准及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内热环境标准区别。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耗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节能设计指标50%含义与基础全年能耗比较: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证舒适度,采暖、空调能耗比分别为1、(实际计算采暖、、),并补充室内照明及其他得热。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耗范围区别: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向外散失的总热量中,居住建筑约70~80%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向外散失;约20~30%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向外散失。单层住宅建筑各部分的能耗比例:屋面30%、外墙16%、地板16%、门窗及空气流通20%、内墙及其他消耗18%。多层住宅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7%,窗户23~25%,楼梯间隔墙6%~11%,屋顶7%~8%,阳台门下部2%~3%,户门2%~3%,地面2%。建筑物能耗大类排序:空调——热源——照明——插座——电梯——停车场——厨房——…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气候适应性原则: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如自然通风利用,建筑朝向选择等),消除、消弱恶劣气候影响(如上海地区重视隔热,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能耗比ERR等)。整体性原则:从建设的全过程考虑,以酝酿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合适利用资源并符合管理要求,从项目规划、立项阶段就入手。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建筑物能耗和用能特点的综合性分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节能设计,而非实施单项节能措施或技术。性能性原则:节能设计是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非为节能牺牲其它性能的要求。规定性设计(、、、)与性能化设计()。规定性设计指标经调整仍有任何一条不满足,则必须满足性能化设计指标。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上海地区HDD18、CDD26分别为1691°C·d、164°C·d。对应Eh、Ec分别为31kWh/m2、24kWh/m2,总和约为55kWh/m2,设计控制总和。规定性设计简单易行,易于对典型地域、平面、技术、材料建立数据库,较适合方案阶段。但不利于优化设计,不利于运用新技术和发挥建筑师创造性。性能化设计可以直接关注设计的根本目标,可以综合工程各方面具体条件优化设计,有利于新技术运用和提高设计质量。需模拟运算(如运用CHEC软件)。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通风换气与建筑朝向冬季和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