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年会宿舍-历史论文青年会宿舍 青年会不是宾馆,而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基督教徒成立的,分部遍及全球。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已经有了好几十个青年会分部,差不多每座大城都要有一个文李开周(老家河南开封,生于1980,以前做预算,后来写专栏,信仰坚定的无神论者和佛门居士。著有《千年楼市》、《民国房地产战争》等)日军侵华那会儿,老舍正在济南教书,听说鬼子很快就要打到济南了,他怕做亡国奴,赶紧跑,一直跑到重庆。到了重庆,老舍更着急。为啥?难民太多,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香港的……操着各路口音,扛着各色行李,都跑到重庆来了,把这座山城挤得满坑满谷,每一家宾馆都客满,每一所民房都涨租,老舍没地方住了。想来想去,他去找青年会求助。青年会有住处,小标间,很干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地底下还挖了防空洞,条件比高档宾馆都好。可是这里也没有空房,空房都被先到一步的难民住上了。老舍跟青年会的干事商量,那干事很热心,腾出半间库房,又给拾掇拾掇,请老舍暂时歇脚。从此老舍就在重庆青年会下榻了。这一下榻不要紧,一直下榻了大半年,直到日军的敌机来轰炸,把青年会炸塌了一小角,老舍才搬到别的地方去。在这期间,青年会从来没有往外撵过老舍,当然也没有撵过其他难民。偶尔翻翻旧书,您会发现青年会真是热心肠。1924年,冰心美国游历,没地方住,住的是芝加哥青年会。1927年,鲁迅去香港讲学,没地方住,住的是香港青年会(参见鲁迅《三闲集》)。1935年,巴金旅居日本东京,东京有个中华青年会分部,巴金就住在那个分部楼上的宿舍里。青年会不是宾馆,而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基督教徒成立的,分部遍及全球。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已经有了好几十个青年会分部,差不多每座大城市都要有一个。这些分部不以营利为目的,只以助人为己任,无论是不是基督徒,只要有了困难,都有可能得到青年会的帮助,包括为无房人士提供住所。鉴于青年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富有教徒的捐款,分部的义工除了食宿,基本上也不需要领取工资,所以它在提供住所的时候并不一定收取费用,就是收费,也只收取很低的费用。民国以前,基督教在中国影响不大,青年会更不发达(截至清末,中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有青年会),游子出门在外,倘若不想租民房,也无力租公房,那就只能去寺院下榻。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佛教远远不如基督教兴盛,寺院的居住功能也就让位于青年会了。现在我们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青年会为例,谈谈民青年会在北京西山卧佛寺租了一百多间客房作为宿舍,粉刷一新,布置家具,还安装了现代化的卫生设备,又把其中几间房子改建成伙房,聘请厨师为前来投宿的客人做饭。外地人到了北京,找不到地方住,可以去西山卧佛寺。到了地方,先找青年会义工填一张住宿申请表。如果你是基督徒,还是北平青年会的注册会员(老舍就是),那就更简单了,只要有空房,直接入住就行了。但青年会的房子也不是谁想住就住、想走就走的,你得确实有了困难,不能拿这个慈善场所当度假胜地,真要是那样,良心上指定过不去。住在青年会宿舍,一定要守青年会的规矩:不能赌博,不能酗酒,不能吸鸦片,不能带宠物,不能乱扔垃圾,不能大声吵闹,妨碍其他客人休息,更不能带女友来此同居。事实上北平青年会宿舍只容留男客,不欢迎女士。这不是性别歧视,只是为了防微杜渐,防止个别不良客人把卧佛寺当钟点房。那女士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