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
魏晋时期正处在山水田园诗正式问世的前夕。这时期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写景因素正迅速滋长。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西晋太康诗坛,从总体看成就并不高,但诗人们的创作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其中张协尤值得注意。钟嵘《诗品》评其诗云:“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词采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这段话对张协诗歌作了中肯的评价。现在,我们就以这首《杂诗》为窗口,来窥探一下张协的创作。
张协,字景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并称“三张”,《杂诗》十首是其代表作。这组诗或伤怀才不遇,或叹世路多艰,或叙思妇怀远之情,或言及时自勉之意,内容较广泛,非作于一时。这一篇原列第四,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首二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曙色初露、旭日东升的壮伟景象。作者从绚丽的朝霞着笔,巧妙地运用“迎”、“临”二字,便把人们习见的日出之景写得别具一格:那玫瑰色的云霞照临太阳的家乡汤谷,把太阳从沉睡中唤醒,给它披上光彩夺目的衣裳,然后袅袅婷婷,把它送到人间。诗人突出了朝霞的动态美,使人想见那万道霞光的全部光华与风采。在张协笔下,朝霞成了光明的使者。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情趣,而且使诗歌词采赡丽,神貌飞动。左思的“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也写日出景象,但比之张诗就显得质木平实,也缺乏气韵了。钟氏所说“词采葱蒨”、“靡于太冲”,于此可见一斑。
次二句写气候突变,诗歌顿起波澜。“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先写阴云集结,后写急雨滂沱,虽大起大落,却层次井然。翳翳,是多云而阴的样子。语出《论衡》:“初出为云,繁云为翳。”森森,是繁密的样子。蔡雍《霖赋》:“瞻玄云之晻晻,悬长雨之森森。”诗人以翳翳写云之多而厚,以森森状雨丝之长而密,无不曲尽其妙。张协《杂诗》其三有云:“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其十有云:“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皆描摹逼真,穷形尽相。张协不愧是状写繁云苦雨的高手。“雨足”二字尤可玩味。雨急而密,一根根雨丝接连不断地落在地上,其状可见,其声可闻,正如人的步履,有声可闻,有迹可寻。诗人锤炼出“雨足”一词,何等鲜明形象,又何等新鲜活脱。它平易而奇警,既见出诗人琢炼之功,而又显得自然本色,启人联想。故王船山评曰:“‘森森散雨足’得之象外。”(《八代诗选》引)后人激赏张协的创造,屡屡爱用,如“雨足飞春殿”(庾肩吾《侍宴饯湘州刺史张续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至于“云脚”、“日脚”之类,恐也是由此而触类旁通的吧。
以下四句扣住草木写秋冬萧瑟之景。西风凛冽,干枯的小草为之摧折,寒凝霜华,高树上的枝叶为之凋零。这本是常见的景色,诗人却通过一个“竦”字来刻意形容。竦者,惊惧也。竦,又通“耸”。树木因叶子凋落而显得更高,似乎惊慑于秋霜的威力而森然竦立,读者也似乎看见那枝干以及残留的叶子都失去了往昔的光泽滋润而显得枯槁暗淡了。一派萧森气象全由此一字传出。这一“竦”字又传出诗人的心声:草木摇落,岁华易逝,诗人感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