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草帽书记康发祥.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帽书记康发祥.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7/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帽书记康发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上世纪70、80年代,杞乡大地经常见到一位骑着自行车,肩背草帽,车挂军用挂包的浓眉大眼,面色黑红的中年男子,穿行在乡间小道。他就是被杞乡百姓亲昵地称为草帽书记的康发祥。康发祥是中宁县宁安镇殷庄村人,自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宁县保安队副班长、班长、银川专署公安处秘书、中宁县公安局股长、副局长、局长、恩和、鸣沙、舟塔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中宁县干部群众心中康发祥是一个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勤俭朴素、平易近人、吃苦耐劳、一心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干部。中宁县舟塔乡是枸杞的原产地,康发祥刚上任舟塔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时,他骑着自行车,肩背草帽,自行车上挂着黄布包,包里放着水瘪子、干饼子、胃药,走村入户查民情,在铁渠村农民严学海家,他看到严学海3个孩子没有衣服挤在一个破旧的被子里,稀溜溜的锅里全是野菜,女主人从面柜子里面控了一碗半黑半白的面撒在锅里一搅,再撒一把。这就是严学海一家的主食,看到这情景,康发祥心中充满了内疚,解放了二十年了,闻名遐迩的枸杞之乡还有这样的贫困户,实在是痛心啊!家乡不富枉为官啊!康发祥下决心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大干一场,改变舟塔的贫困面貌,他带着公社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找出了舟塔柳青渠、南河子,北河子,排水不畅,造成大面积土地盐碱地化,种一葫芦打瓢的困境,找准了治理舟塔的出路,他和公社干部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实现全社土地园田化,康发祥和社干部及工程人员实地勘察,搞投计,定方案,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渴了从挂包里拿出水瘪子,喝口水,饿了啃口干饼子,胃疼了吃片药,这就是康发祥的生活作风,秋天康发祥带领全社干部群众挖沟排水,平田整地,冬天他带领全社干部群众2000多人上骄子山开荒造地,在开发轿子山工地上,人们常看到康发祥在饥寒中和群众一起,挥汗抡镐,拉车的身影,坚硬的白僵土一镐下去一个白点,他和群众硬是一点点把一座座小山包铲了下去,把一条条小沙沟填了起来。增加耕地上万亩,春天康发祥带领群众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种枸杞,二年时间,一条条沟挖通了,一条条路修通了,大片的园田搞成了,水排出去了,盐碱底洼地变成了良田,种一葫芦打一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粮食增产了,枸杞飘香。开发的骄子山林场如今是绿树成林,流水淙淙,瓜果飘香,五谷丰登,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处充满了生机。当我采访舟塔乡的老党员,老村干部,他们都说舟塔的变化都是草帽书记康发祥给打下的基础。80年代初,康发祥被组织任命为中宁县委副书记,主管公安、交通、农业、商贸,职位变了,据给他也当了多年司机的陈培颖回忆,中宁县为了解决因黄河导致县境内,交通不便,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问题,主管交通的康发祥建议县委政府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写了《关于请求修建中宁黄河大桥的报告》。之后,康发祥受县委书记张居正委托多次找区上领导汇报陈述修建黄河大桥的好处,利国利民,造福宁夏百姓得到自治区领导的重视,报经交通部批准后,于1983年冬季开工建设,在这期间,康发祥可谓是呕心沥血,县城距黄河大桥工地约6公里,他仍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几乎是每天都要去一趟建桥工地,做协调,看进度,看着书记辛苦,司机陈培颖说“康书记,您大热的天放着车不坐图个啥?”康则严肃地说:“县委离建桥工地不远,工地上钉子、铁丝很多,一旦把车胎扎破,修车又要花钱,我骑自行车即方便,又省事,这多好。”中宁黄河大桥19